崇禎四年十月二十七日,遼東大地千裏冰封雪花飄飛,土城後的後金兵大營冒出嫋嫋炊煙,大淩河城外三裏的範圍內卻一片蕭索,原來堅守的堠台已經被一一攻克,隻剩下斷壁殘垣,其中一些堠台還駐紮了後金兵,在牆頭豎起各色後金旗幟。
左都督祖大壽愁眉不展,臉色凝重的看著城下蕭索的景象,一群後金兵在兩裏外騎馬緩行,手執一些明軍的遊擊和副將旗幟,繼續進行他們的攻心戰,。
自從八月圍城,祖大壽的表現應該說還是不錯的,他不斷出兵與建奴進行小規模交戰,僅八月底就殺死後金副將兩人,遊擊三人,還有牛錄額真數人,殺傷後金兵五百以上,但烏真超哈參戰後,陸續攻陷了外圍堠台,連最堅固的與子章台也隻堅持了三天,參將王景就投降了,各個堠台裏麵存儲的大批糧食也成為了後金兵的軍糧。
城裏的糧食足夠吃到三月,但讓祖大壽崩潰的是,他沒有柴火,他在守城之初萬般盤算,也沒有想到最終自己會受困於最廉價的柴火。
遼東冬季嚴寒,祖大壽當時也隻顧著往城裏運糧,沒想到存儲足夠的煤和柴,現在冬季一到,沒有柴火煮飯取暖,對全城軍民都造成嚴重的影響,城中原本高昂的士氣居然因為這個小問題而跌落。
關寧軍在城中挖地三尺,將當年被後金軍拆毀的木柴都找出來,但也沒能用多久。城外的堠台被攻克後,後金兵控製了城周,他們將一些靠近城門的灌木全部收割一空,或者幹脆燒毀,隻留下堠台附近的,引誘關寧軍出城砍伐,然後伏擊那些明軍,後金軍修成土城和占據了堠台之後,關寧軍反而變成了攻城的一方。這樣一來,關寧軍不得不用人命去換廉價的柴火,後來祖大壽終於受不了,停止了所有出城的行動。
身後腳步聲響,何可綱和祖可法來到他身後,祖可法輕聲道:“義父,找到三百副馬鞍,還有一些無用的槍杆,可以當做柴火焚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