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應欽與莊繼華無仇無怨,他不願意得罪莊繼華,因此隻是委婉的提醒;王柏齡則是赤膊上陣,蔣介石可以不在意王柏齡的中傷,但何應欽的話他不能不留心。何應欽無論是在黃埔軍校總教官的位置上還是在教導團團長的位置上都表現出了很強的軍事才幹和組織能力,其政治眼光也頗為不凡,處事謹慎,已經成為黃埔係的核心人物,如果他都對莊繼華表現出忌憚,說明莊繼華已經對很多人產生了威脅,何應欽很可能是代表某些人提出來的。
作為一個團體的首腦,蔣介石必須注意團體內部的平衡,資曆這個東西有時很輕,有時卻很重;很多一期的教官還是小小的連長營長或中尉上尉,莊繼華就已經是中校了,如果升為旅長,那麽很快就能成為黃埔學生中的第一位將級軍官。距離他畢業也才不過一年的時間,如此快速的上位,在曆史中也少見,上一個或許是號稱用八百騎縱橫天下的霍去病;這會打破團體內部的平衡。
另一方麵莊繼華最近的表現也讓蔣介石頗為擔心,王柏齡所說的支持農會的事情,蔣介石不是不知道而是非常清楚,莊繼華回來的第二天他就知道了,當時他沒在意,一則因為當時廖案初發,正是緊張之時,另外他也沒在意,支持工農嘛,他在潮汕也做過,不過現在看來,莊繼華難免有擅作主張的嫌疑,如果往深了追究,那就嚴重了。
王柏齡走後,蔣介石感到這事不好處理,既不能處理重了,又要讓莊繼華吸取教訓;重了,有可能把他打跑了;輕了,以蔣介石的了解,莊繼華肯定不會往心裏去。這個度不好掌握,契機也沒出現,蔣介石一時沒想好,隻好先放放再說。
廖案之後,右派份子紛紛離惠,以汪蔣合作為核心的左派牢牢掌握政權,這一切讓鮑羅廷對前途充滿信心,他給共產國際的報告中充滿樂觀情緒,建議加強與國民政斧合作,並且正式向共產國際建議在中國招收一批青年去莫斯科,為革命發展培養幹部。共產國際回信接受了他的建議,同意在莫斯科建立一間以孫中山名字命名的學校,培養中國革命的幹部;同時提醒他要注意協調[***]與國民黨的關係,中國工人的力量還很薄弱,中國革命目前還是要以反對帝國主義的民族革命為主,在這個革命中國民黨應該成為革命的主要力量,[***]應該接受國民黨的領導,[***]員不要越俎代庖,代替國民黨作決定,要團結國民黨中的左派,必要時可以作出一些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