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徐勳叩頭接旨,周圍的官員們卻是忍不住竊竊私語了起來。尤其是徐俌驚愕更甚,他是大明朝頂尖的勳貴之一,當然知道這勳衛散騎舍人的官職起於太祖年間,封的素來是公侯伯的嫡次子,但之後授官漸濫,隻要勳貴為子弟請封,十有八九都能得到,而這也是為嫡長子之外的其他諸子請封軍職之前的一道必須程序。然而,這和徐勳有什麽關係?
眾目睽睽之下,徐勳領旨起身,卻是同樣惶惑地對笑容可掬的孫彬問道:“孫公公,恕小子愚昧,這旨意……”
仿佛是有意想讓眾人都聽到,孫彬的聲音很不小:“哎呀,說起來也是巧得很,南京城魏國公等諸位大人的奏折送到京城,司禮監蕭公公轉呈皇上的時候,恰逢太子親手給皇上進了一碗羹湯,皇上正稱讚太子仁孝呢,結果就聽到了徐公子的孝行,自然為之大悅。”
此話一出,四周頓時好些人點了點頭,暗道原來如此。隻有章懋皺著眉頭問道:“朝廷褒獎忠孝仁善,素來有選優拔廩生,亦或是國子監生,怎會突然授勳衛散騎舍人?”
“咱家那會兒不在,這就不知道了。”孫彬為難地皺了皺眉,隨即就語帶猜測地說,“不過,既然那會兒太子殿下正在旁邊,興許是……太子隨口一提?”
這時候,哪怕就連魏國公徐俌也釋然了。當今弘治皇帝最寵張皇後,於是張家一門二侯貴不可言,更不要說視若珍寶的太子了。據說太子奇思怪想極多,要真是這位主兒一時起意隨口說說,這道旨意也就沒什麽可奇怪的。即便如此,因為這麽一道旨意,原本今曰與會不過是湊個熱鬧的一眾人等自然是歎為觀止,幾乎人人都在議論徐勳的好運氣。
直到眾人漸漸散去,孫彬方才辭了魏國公出來,出門上車之際,見徐勳和徐良都在一旁等候,他就索姓叫了兩人一同上車。一關上車門,見徐勳熟門熟路奉上了一封銀子,他一愕之後就笑眯眯地接了過來,看也不看揣在懷裏。他隻是司禮監寫字,還遠遠算不上很有品級的太監,當然不能借著這趟宣旨刮地皮,但略有收獲也算沒白跑這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