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奸臣

第一百八十三章 奸佞小人,決不能容!

曰落時分,從長安左右門兩側的各大衙門回家的無數官員們,素來是京城一道風景線。在這幾座衙門裏供職的官員之多,品級之複雜,衣著之淩亂,年齡之老幼,代步工具之大相徑庭,全都是沒見識過的人所不能明白的。就好比位尊如尚書,興許官服樸素,七老八十隻用一輛老牛拉破車;而位卑如主事,家中豪富衣衫鮮亮,兩人小轎上頭亦要用各種裝飾。而這一路上,讓道抑或爭道,總是每一天都無法避免的。

隨著天色完全黑暗下來,路上的行人不是更少,而是更多了起來。畢竟,弘治一朝,部院官員鮮有真正申正散衙的,多半都會料理完事務才回家。然而,這會兒那些或寒酸或豪奢的車轎行人,全都在路旁禮讓從長安右門那邊駛出來的一輛馬車,原因很簡單,車內坐著的人是太子太保兼戶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李東陽。隻禮讓之餘,也有三三兩兩靠兩條腿代步的低品文官在那交頭接耳。

“折子都送上去兩三天了,也不知道內閣對那幾份奏折是個什麽態度!”

“是啊,聽說太子殿下逃文華殿講課的那天,是李閣老講《禮記》。”

外頭人在議論什麽,車內的李東陽自然不知道。內閣大學士回家休沐,按例是不能把奏折帶出來,他當然不會破例,更何況那幾份禦史精心修飾慷慨激昂的奏折,在司禮監太監按照輕重緩急審閱送到禦前禦覽之前,根本就還沒有被發到內閣,他到哪裏去看?隻沒看到不代表沒聽到,他素來是留心朝堂官場動靜的人,這一來不免對皇帝的態度憂心忡忡。

弘治皇帝確實是從善如流的人,但也不是沒有在有些事情上犯過執拗。比如說張家兄弟橫行無忌,前前後後也不知道有多少禦史上書彈劾,可幾乎統統留中,皇帝甚至還讓光祿寺替張鶴齡擺酒向言官賠罪,最後實在看不過去了竟是親自出馬教訓,至於訓誡的言辭如何,竟是沒有一個人知道。如今這徐勳盡管不比張氏兄弟,但太子既然喜歡,要動也同樣不容易。更何況,風聞奏事無憑無據的,哪位天子會喜歡把太子捎帶進去的那些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