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裏的夥計大概也能猜到王通為什麽發火,這位年紀小的東家也是感懷自家身世,這火發的倒也不是無因。百善孝為先,王通常恨自己沒有盡孝的機會,遇到這樣的事情,自然是忍耐不住。
這不過是正常營業中的小插曲,隨著店裏客人逐漸多起來,也就被人放在腦後忘記了。
臘月十七的晚上,某處僻靜的宅院之中。
這裏看起來也就是個中上之家的偏廳,一切都很樸素,坐在上首的是一個布衣木釵的婦人,正在拿著帕子抹眼淚,邊感慨說道:
“本以為還要和往常使小姓子,沒想到卻主動過來請安問好,這孩子真長大了,出去散散心果然好的……”
穿著員外服的那中年人全然沒有在外麵那般威嚴氣派,恭恭敬敬的垂首低頭站在下首,聽到上麵這話,忍不住苦笑著把在美味館遇到的事情敘述了一遍,末了說道:
“……或許無關之人斷喝,觸動心弦……”
那婦人抬起頭來,不到四十歲的麵容上全是威嚴,肅聲說道:
“如今這裏什麽消息也瞞不住,外麵靈通得很,那小卒別是有心人安排來接近的,查查吧!”
下首的中年人連忙施禮答應,一直不敢抬頭,剛告辭退下,卻聽到那婦人隨口說道:
“這些事,莫要和張先生說了……”
第二曰的晚上,同樣是這僻靜宅院之中。
“……今年十三歲,年中喪父,在京師沒什麽親眷,自己辦起來這個飯館,生意還不錯,但脾氣暴烈,打過同僚和尋釁的人,但都沒吃虧……”
那中年人細細的說著,上首那婦人聽得認真,等下麵介紹完,才微笑著點頭評論。
“……居然差不多的年紀,嗯,孤身的孩子能說出這番話來,應該不會有什麽心機,想必有感而發……倒是個赤誠有能的……”
臘月十九那天,店裏下午的客人卻沒有什麽減少,在店裏始終能有二分之一的位置上坐著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