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蘇軍一早發動進攻直到黃昏,聽著前線傳來的槍聲、炮聲、爆炸聲,林恩試著讓自己保持平靜而從容的心態,然而內心底卻始終藏著焦躁和忐忑。他深知蘇軍的攻勢是多麽的凶猛,持久的炮火如同狂烈的暴風,犀利的坦克集群引導著英勇無畏的步兵,更可怕的是,他們的進攻就像海浪,一波接著一波,使得防守一方的士兵們受到身體和心理的雙重消耗,直至精疲力竭。
夜幕終於降臨,林恩耐心地扣起每一粒紐扣,用行動舒緩下屬們的緊張情緒。然後,他默默地背起沉重的蓄電池盒——按照教官給出的技術數據,它正常情況下能夠支持步兵用“吸血鬼”紅外探照器工作180到200分鍾,但經驗告訴林恩,在這種寒冷潮濕的環境下,它頂多能夠維持兩個小時。探照器和望遠瞄準器的最大有效距離理論上能夠達到120至150米,這同樣受氣溫和環境的影響較大。
打開旋鈕,單眼瞅著用於接收紅外反射波的瞄準鏡,麾下四名士兵都已整裝待發。上兵沃夫魯姆拿著自己先前那把MP44,這位老兄記姓是差了點,但射擊技術還是無可挑剔的,因而負責小組的火力掩護;身殘誌堅的二兵格拉夫左手不太靈光,可右手的氣力猶存,因而除了MP38,身上還掛著雙兜的手榴彈袋,是小組當仁不讓的“擲彈兵”;兩名“小正太”,列兵坦澤和特奇梅爾,冷靜射擊或是近身格鬥是指望不上了,林恩讓他們保管著自己弄來的雷管炸藥,緊跟著聽命行事即可。
關閉紅外線探照器,林恩帶著士兵們離開了破舊簡陋的臨時藏身之所,迅速穿過城區前往北麵的防線,而今晚投入戰鬥的還有另外兩個五人夜戰小組——林恩向第4“夜間突擊戰鬥群”指揮官卡萊格爾上尉提出的建議是以留守奧爾寧堡一半的夜戰小組用於夜間襲擾作戰,這樣既能夠發揮夜視裝備的技術作用,又能夠有效地緩解守軍壓力。若是將全部二十個小組留在城區待命,一旦蘇軍在白晝攻破防線進入城區,那麽他們的實際作戰用途恐怕也隻是和普通部隊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