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王掀起的這場叛亂迅速席卷整個中原,齊王、成都王、河間王三路大軍,從三個方向不斷向京師洛陽挺進。尤其是北線成都王在短短的幾天時間內取得了驕人的戰績,一路上連續拿下魏郡、平陽、汲郡、河內大部,兵鋒直指孟津。
成都王進展能這麽順利離不開司州當地豪強的支持,魏郡太守、汲郡太守、平陽郡守、河內太守等紛紛獻地歸降。一時間成都王收攏了近十萬大軍,不過他還是在河內遇到朝廷軍隊的堅決抵抗。
司馬穎為了不耽擱攻擊洛陽的大計,於是他留下大將公師藩負責經略河內等地,以牽製朝廷的關中大軍,而他自己則親率主力南渡黃河,進攻孟津。
成都王離開之後,整個河內一線就剩下公師藩率領的兩萬叛軍。這公師藩本是魏郡人,在當地頗有威名。成都王離開之後,公師藩立即豎起旗幟招兵買馬,響應的人很多,很快就聚眾達五六萬人。
不想公師藩作亂,竟引出並州上黨郡武鄉縣(今山西榆社)一位名叫石勒的羯族梟雄來。
公元274年,石勒出生於上黨郡武鄉縣一個羯族人的家庭,祖先是匈奴別部羌渠的後裔。據傳,石勒出生當曰,滿屋子都是紅光,而室外有一道白氣從天空一直貫連到庭院之中(古人總愛弄這些玩意)。
石勒小時候沒有讀過書,所以基本上不識字。在他14歲的時候,就與同鄉的人一起,到當時的京都洛陽去販賣貨物。由於石勒在洛陽大街上叫喊販賣,聲音不同尋常,引起周圍人的注意。
正巧司徒王衍經過,於是王衍轉身對左右說道:“剛才那個胡小子,我聽他的聲音、口氣,確實與常人不同;再看他的長相,也非同常人。我能看出,這個胡小子一定有非凡的誌向。”
左右問道:“司徒以為這個胡小子將來會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