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任的各部尚書,不管是老人,還是新人。都憋足了勁,想要在劉宏的麵前,好好的表現一下。
各部尚書賣力,又有劉宏坐鎮,所以政務院的中央部門,組建的很是順利。
相比於中央部門的順利,地方上的難度,可就大了很多。
各大家族和門閥勢力,早就把地方經營的滴水不漏了。現在猛的更換製度,補充官員,他們在地方上的話語權肯定受損,這是他們無法忍受的。
雖然眾議院的製度,可以讓他們這些世家門閥,能夠光明正大的參與到地方政務中來。也沒能抵消,世家門閥對新官製的排斥。
眾議院製度,看似讓這些世家門閥,光明正大的掌控地方政務了。可是實際上呢?他們一點便宜都沒得到。
地方政務被分成了幾部分,監察之權直接歸皇帝管,他們世家門閥插不上手。就算想威脅那些地方上的禦史,他們都做不到。
那些禦史,全都是異地任職,三年一調任。而且他們舉報各項事務,都是用密折上奏。被舉報了,你都找不到人,就別提報複了。
裁決之權,等於被直接賦予給老百姓了。是不是有罪,全都是臨時成立的陪審團說了算,他們就是想艸控,也做不到。
陪審團,都是開庭前,臨時在街上找的。而且陪審團成員都不公開,投票也是匿名的,就是怕被人艸控。而且這個過程,全程被禦史監控,也不怕有人在陪審團上搗鬼。
剩下的就是政務了,這個他們倒是能夠參與。可是他們能加入眾議院的地方,都是他們家族的根本重地,他們隻能讓地方越變越好,不可能做出自毀根基的事情。
這麽一來,他們怎麽看,怎麽像是一些苦力,全都被皇帝騙去幹活的苦力。
而且眾議院,也不是好掌控的。皇帝對眾議院的人選,做出了很詳細的規定。必須各行各業的人都要有,還有各村各地的村老,還有各地有名望的人,都要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