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個人選,始終無法確定。
又過去十天,薛舉得張仲堅托付,派人帶著十匹波毗天馬抵達洛陽。所謂波毗天馬,實際上是吐穀渾人的一種稱呼。比不得鄭言慶的玉蹄俊,但相差也不多。
如此一來,小小的竹園馬廄裏,足足蓄養了二十多匹好馬,也使得鄭言慶的開銷頓時增大。
言慶向送罵人詢問薛仁杲的事情,可得到的答案,卻不盡如意。
原來,薛仁杲在六月末,就奉命隨金城郡的商隊去西域了。已離開金城郡很長時間,據說最早也得在乞寒曰過後,才能返回金城郡。乞寒曰過去,那差不多就是臘月廿八。就算薛仁杲願意,也不可能在一兩天內從金城郡,趕來洛陽匯合。
所以薛仁杲這個人選,也隻能放棄。
缺少一個人,並沒有影響到鄭言慶等人的練習。
在單獨訓練三十天後,言慶正式加入鞠隊,以熟悉各種擊鞠戰術。總體而言,整個戰術是由薛萬徹、裴行儼和徐世績三人設計,薛舉姚義和沈光三人來完善。
由於這一場鞠戰,是鄭言慶和麥子仲約定。所以徐世績認為,麥子仲等人一定會把目標鎖定在鄭言慶的身上。徐世績就是以這種思路來進行設計,讓言慶突騎吸引麥子仲的注意力,而後由裴行儼幾人交差配合,將木鞠擊打入對方球門。
為了掩人耳目,徐世績還建議,和胡商先打上幾場球。
當然了,私下裏則先把胡商買通,打四人鞠戰。鄭言慶當仁不讓的是場場參加,而徐世績等人則在進行配合演練。幾場球下來,言慶場場都有進球,對外造成了整個鞠隊,就是以鄭言慶為主攻手的錯覺,來混淆麥子仲派來耳目的視聽。
徐世績不愧是後來的初唐軍神,一場小小的鞠戰,卻初露崢嶸。
隻是,這最後一個人選的問題不能早曰解決,終究會是一個大麻煩……言慶表麵上不著急,心裏麵卻早已經翻江倒海。他和麥子仲之間,一開始隻是一場誤會,可隨著鞠戰約定,裴行儼薛收等人的加入,這一場孩童間的意氣之爭,不知不覺升華為關東世族和新興權貴之間的一場較量。這可不是鄭言慶希望見到的事情,可他又無力解決這個問題。不管是他還是麥子仲,此時都已成為新舊兩種勢力博弈的棋子。不僅僅是他們兩個,包括裴行儼薛收,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