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身上的厚衣服脫了一件又一件,身上的負重輕了不少,但是心裏的負重卻越來越重。
趁火打劫的人越來越多,老師們也利用這難得的機會使出“題海戰術”。每科老師一天至少發兩張卷子,巴不得學生能成為永動機。學校的打印室通宵奮戰,卷子源源不斷流向各班,學校的垃圾堆形成一片卷子的海洋,引得許多無業遊民來這收集,用來換取生活必需品,也算是功德一件。
文豪拿著發下來的十幾份卷子一陣心疼,這卷子的質量連做草紙的資格都沒有。想自己的錢拿來買這麽多垃圾,不買學校強迫買,借口總是為學生著想。學校好比醫院,既然選擇這兒,要價多少得人家說了算。不能賴著不給,因為已經占用了資源。兩者靠是著人類本身應該享有的義務來變相謀利,天底下能讓人不得不花錢又買到痛苦的地方也就學校和醫院了。文豪原先異常痛恨教育,畢竟是教育給自己如此大的壓力和痛苦。但現在越來越討厭學校和老師——這其實很好理解,往往人被事擾,會更容易去怪執行者,而不是決策者。人非聖賢,難免有一肚子壞水,這不可惡,但有人將這一肚子壞水付諸行動就實在可恨了。因為人有餿主意是必然形成的,但執行是選擇性實施的,有時候幫凶比主犯更可惡。
星期三中午上課,學校突然派幾個主任來高三班級裏挑選人員參加教育局舉辦的“高中生詩詞朗誦比賽”。這節骨眼上讓畢業班的人來參加,可見學校對這活動的重視程度。領導選人像父母替孩子挑對象,要求身材適中,五官端正,皮膚細膩,能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感覺——主要是給外界看的,總不能讓那些肥如胖豬、深情呆滯的人去亮相,要不然會對中國的教育失望。文豪有幸被選上。
其實並不是文豪各項條件符合,更多的原因在於班裏的人各個離標準太遠,將他襯托了出來。這群勤奮的人按理講應該瘦削的,因為自古學者身形都瘦削,但高補班的人卻反其道生長。因為長時間不運動,每天除了睡覺和上廁所,這群人的屁股很難離開凳子。拋開人類習性不說,這群人的作息和豬的生活基本相同。再加上中國家長盲目為孩子著想,哪怕這孩子比豬還胖,還是會買很多補品給其補身子。長期如此,眾人除了生活習性以外,身材也都不約而同地向豬看齊。文豪來的時間比較短,沒退化——進化到豬的地步,被周圍的豬一襯托,他倒更像更人。領導既然親自來選人,自然不能空手而歸,就像官員拿到上頭撥的錢,過了自己手,不剝一層,寢食難安,於是將文豪剝走。臨走吳振東握著文豪的手,依依不舍地說:“把我那份也玩兒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