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草甸村的人世代居住在此,鮮少出遠門,外出打工也是近幾年才有的。就算是外出務工,一個村也隻有那麽一兩個人。農忙時節都要忙著種地,本村的磚瓦窯也需要人手,不失為農閑時幫工的好去處。是以,外出打工的人很少。
蒲草甸村雖然山清水秀,但對於早已看慣這山水的南方人來說,並沒有什麽吸引力。至於北方人,他們斷不會來這偏僻的小山村。
裏麵的人不願出去,外麵的人不會進來,這就使得蒲草甸村成了一個閉塞的小村子。
這個閉塞的小村子與外界的接觸少,缺乏與先進文化的交流。本村的人也安於現在的吃飽穿暖生活,沒有改變現狀的心思。長此以往,蒲草甸村便形成了固定的生活模式。一到過年過節,便將這套模式搬出來,依葫蘆畫瓢。
按慣有的模式,年夜飯是要一大家子人一起吃的,這樣方顯得兒孫滿堂福壽兩全,也有團團圓圓之意。
不過,近年來,兄弟間都是一結婚便分了家,年夜飯也是各家有各家的想法。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難免眾口難調;吃得不順心,反而破壞了過年的喜氣。索性便各家在年三十前輪流做飯請客,從臘月二十五開始,各家就陸續開始團年了。
團年,說白了,就是叔伯兄弟幾家輪流請客,年底大家坐在一起吃吃喝喝。
團年飯相對於年夜飯來說,比較隨意。沒有特定的菜品,按平時的喜好,葷素搭配好就可以了。團年的時候,不僅是分了家的兒子要回來,如果老人在的話,嫁出去的女兒也要回來。
除夕,就在各家各房團年請客中悄然來臨。
除夕夜大都是自己一家人吃,人少,吃不了多少菜。大多數人家,都是一隻叫花雞、一條魚、一碟香腸、一盤臘肉、一大盆胡蘿卜湯,再炒兩個素菜,這就是蒲草甸村村民除夕夜的年夜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