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問過市長,北京是什麽。他笑了笑伸出一個手指,“一本冊子。”
他還說北京極小,大約有一個鄉那麽大。看起來大是因為時間的淤積,人們容易把時間的淤積看成是地理的龐大。這是一種誤解。
說北京極小這件事,我還在領悟當中。但看起來是真的,因為他管理起來很輕鬆,主要是邊喝茶邊手動調節一種疏密規律,晨昏明昧,春去秋來,整個城市就是水母一樣一疏一密一疏一密的過程,其餘的事情不用管,生命會自己尋找出路。
但我很確信,他說的一本畫冊是什麽意思。畫冊是指所有人的目擊之和。每次目擊為1個Page,所有人的目擊加在一起,就是一個城市的終極形態。畫冊極大,無法形塑和檢索,但它就在那裏。
一些容易鑒別、負載了大量符號功能的圖像,有必要說一說了。
【文字】
漢字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線條關係,來自共同想象,隻存在於虛空之中。現實可見的隻有圖形化文字,即文字的宿主,並沒有單純的文字本身。
人們在這種圖形化文字上煞費苦心,出於一種原始的裝飾需要,發展了大量的字體,並用油墨紙張、LED、像素、紡織物、亞克力、光線、石碑、塑料貼紙、人體等材料來表現它們,對這種延伸審美的研究,被稱為設計或者書法。
文字圖形的審美在以二十年為周期循環往複,單數年喜粗,雙數年喜細,逢三六九的年份流行誇張的襯線,逢二四六的年份流行極其節製的禁欲字體。
在北京這本冊子裏,文字圖形占據了最大的數量,三分之一的篇幅。人們喜好數字化閱讀,除了抓取文字圖形背後的信息之外,還喜歡不厭其煩地調節一些莫須有的字體,計較一些像素格子的排列,四號宋宋宋楷楷楷六號簡藝黑粗黑粗黑粗黑細細細楷楷楷楷,在激素水平較高的日子裏,會改成綠色小暴龍卡通體和一些逐浪創意粗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