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凜冬,氣候潮濕而陰冷,寒風徹骨,河上冒著水汽,雲霧繚繞,迷迷茫茫,看不清方向。岸上的草木,茂盛依舊,並沒有衰敗凋零,高的聳入天空,矮的密密叢叢,形成兩道屏障,猶如兩道大山,將河裹挾其中。檀溪正處於枯水期,水位降低,流速緩慢。
順著河道,漂流一天多時間,熊易率領的三千楚軍,從檀溪繞進了漢水河,從漢水河開到了樊城。鎮守樊城的褚國北庶長褚鄲,此時正在璋宜國,圍攻應城,一個月前,他親率一萬大軍,從樊城出發,渡檀溪,千裏奔襲郢城,隻留下心腹褚代和一支不足千人的軍隊。
漢水河上,距離樊城還有百裏之遙,有褚國烽火台,每處烽火台,都有褚兵看護。楚國大軍壓境,褚兵遠遠望見,迅速點燃烽火,擂響戰鼓,吹響號角,沿河的烽火一座連著一座的點燃,江上冒起了濃煙。消息迅速傳入樊城,樊城大夫褚代火速召集大軍,有兩千人,駕五十艘戰船,出城迎敵。
兩軍在漢水河上搦戰,熊易指揮大軍,排開大船,通過水槍、長戈、弓箭,對壘褚兵。褚國不愧為應龍澤上的巨富,雖然主力戰船不在,但留守的戰船仍十分豪華,巨大無比,比楚國戰船強得多,而且軍隊訓練有素,雖然人少,但都作戰勇猛,褚軍很快占據了上風,壓製住楚軍。熊易眼見情況不妙,連忙祭出白麵猿猴木客,木客擂起戰鼓,唱起軍樂,歌聲高亢激昂,催人,身體頓時生出百倍的力氣,楚軍士氣驟然高漲,如灌了神,換了人一般,勇猛無比。新生的楚軍迅速扭轉戰局,直殺得褚軍丟盔卸甲,奪船奔逃。
熊易指揮大軍登陸,一舉占領了樊城。大軍上岸,眾楚卒,如猛狼入了羊圈,對樊城進行一番大掃**,燒殺**掠,不過半日,一座繁華的樊城,火光四起,滿目瘡痍。在這蠻夷之地,奉行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他們占領樊城,樊城全民就淪為楚人的奴隸,士卒們紛紛拿著搶來的財貨,趕著虜獲的奴隸,來到熊易麵前邀功。熊易眼見樊城毀滅在楚國大軍手中,連忙下令,命令眾人停止搶掠殺戮,將楚卒召集到樊城渡口,當初,周成王將他封到楚地,給了他三個任務,鎮邊守疆、開疆拓土、宣化文明,如今正是向蠻人宣揚華夏文明的時刻。熊易參照周國軍紀,在樊城渡口,向大軍約法,嚴肅軍紀,不得搶奪擄掠、不得濫殺妄殺、保護所占城市,並以仁義天道教化眾人,要做文明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