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三千假冒穀城軍的楚軍順利闖過所有關卡,抵達寶康城下,登了岸,不動兵戈,占領了寶康城,扣押了褚國王子褚焽,挾持了褚國貴族。雖然攻下寶康,運作卻是難事,寶康的繁華,刺激了沒有見過大世麵的鄉野楚卒,有楚卒蠻性不改,不聽命令,搶劫殺人,**婦女,得罪了寶康的富賈,寶康富賈們資產巨萬,家中都豢養了大量奴隸,少的上百,多的上千,一時間,劍拔弩張,氣氛異常。熊易自感威望不足,行為乏力,不能掌控局麵,便將西庶長飛鸞請出來,主持大計,穩定局麵。下嚴令,要求楚卒嚴遵軍法,不得打擾城市秩序,並在寶康城的大街小巷,張貼告示,曰:
寶康城諸公!某,應龍國公主夏少陽,周國楚子羋熊易,應應龍國夏無宜國王之請,領璋宜國、隨國、楚國、鄧國四國聯軍,平叛亂,定邦國!汝,褚國侯褚龍,狼子野心,罔顧君臣上下之禮,罔顧國王封爵賜地之恩,妄自興兵,犯上作亂,攻打國王,致生靈塗炭,萬千百姓流離,國家危難,此天道所譴責,人倫所不容,其心可誅也!某順天道,應民心,執天子劍,平叛亂,剿反賊,**寇於中國,救民於水火,使民定國安。褚龍作亂,實其**望,與褚國百姓無關,某在此承諾,聯軍進駐寶康城,將力保寶康城的穩定與安全,秋毫不犯,諸公不必驚慌害怕,商人繼續經商,往來渡船繼續往來,一切如舊。
褚龍大軍回撤,孤立無援的三千楚軍,顯然不是對手,熊易密切關注褚龍的動向,計算著日子,開始組織大軍,有序撤出寶康。對於駐紮在寶康的楚軍來說,主要麵臨兩方麵的威脅,一方麵,是從東方來的褚龍大軍,這部分是褚軍精銳,戰力和裝備都十分精良,另一方麵,是從北方來的褚鄲大軍,這部分是攻陷郢城的功勳。自褚龍下令後撤,褚鄲親率五千精兵,火速回援樊城,他原意渡檀溪西返,有人進諫,檀溪乃周國與應龍國的界河,如今周國主動進攻,如果從檀溪西撤,或遭周軍伏擊。褚鄲放棄走檀溪,而是走了鴻水河,鴻水位於褚國境內,發端於鴻山,向南彎了一個彎,最後匯入漢水河,從鴻水去樊城,行程就長了,要走十天,不過去寶康,時間就短了,隻需六天,所以熊易率領的楚軍必須趕在褚鄲進入漢水河之前,先行撤離,才能保證大軍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