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了褚龍叛亂,褚龍、褚鄲和褚國群臣被押往郢城,關進了死牢。應龍國國王夏無宜並沒有召見他們,驚魂未定,他不想見褚龍,也不想見褚國的這一班叛臣。夏無宜召見諸公卿大臣,商議如何處置褚龍,大臣中,有主張誅殺褚龍的,也有主張不殺褚龍的,莫衷一是,夏無宜問熊易的意見。
“陛下,我不主張殺褚龍。褚龍畢竟曾是褚國國君,在褚國人中有很高的威望,雖然他以下犯上、發動叛亂,但畢竟沒有成功,如今褚亂已平,褚國已然覆滅,不足為國家之患。況且,褚地新定,民心尚不穩,褚國數十萬臣民都在看著陛下如何處置舊主褚龍,陛下更應慎重。褚龍今也已投降,落入陛下之手,說明其有悔過之意,昔日,周武王滅商,善待殷商王室,封商國叔微子啟於宋,其仁其德為世人稱頌,受百姓歡迎。我主張留下他的性命,一來,可以穩定褚國民心,二來,可以彰顯王之仁德。”熊易說。
“熊君說得有理,褚龍雖被擒,但褚國還有數百位富商大賈,他們控製著田地、糧食、礦藏、船隻、奴隸,可以說,控製著應龍國的國脈,他們才是褚國的實際掌控者,這次,也正是有他們支持,褚龍才敢鋌而走險。現在,他們在觀望陛下,觀望褚龍的命運,以我們的實力,現在還不能同他們硬碰,我們隻能先同他們交好,善待他們,爭取他們的支持,隻有得到他們的支持,褚國才能真正收複!”
夏無宜下詔:褚侯褚龍,孤王封汝爵位,賜汝土地,命汝鎮守疆土,拱衛中央,汝不念孤王封爵賜地之恩典,不遵樞鴻雷霆之鈞令,不顧國家社稷之安危,逆天道,亂法倫,以下犯上,禍亂於國,致使國力削弱,生靈塗炭,本應誅汝滅汝,然感念汝祖隨先王立基創業之苦,鎮邊守廟之勞,拓土開疆之辛,汝治理褚國,商業繁榮,民事豐盈,有功於社稷蒼生,奈上天有好生之德,孤亦不忍誅汝,特封汝為芮陽城侯,汝可繼續奉祀宗廟,傳宗續代,汝即刻前往封地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