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去靈山雲客渺
燕棲孤殿篆煙貧
這一日一如既往,王朝佐在竹竿巷自家草房裏頭編製竹器筐簍忙乎活計,隻見他手握竹刀,神情專注,一根竹竿在其手中來回飛舞,頃刻之間便已成了一根根一條條青黃分明粗細均勻的竹篾。接下來以繡花女般地耐心製底,編篾,穿提,捆沿兒,手法靈活一氣嗬成,且花樣繁多式樣機變結實耐用。
那些擺在地上的精致竹器、筐、籃、簸萁、竹椅、篩子、竹筷、竹凳、籠屜皆由王朝佐那雙粗糙繭手編就生成,在冬了眼裏這雙手簡直是巧奪天工無所不能!冬了目不轉睛讚不絕口欣喜不勝,顏惜更是歎為觀止感慨連聲。王朝佐正色道:“編筐製簍亦是在編製良心,要用心,努力做到最好,須曉人心如秤”雲雲。忙了一會兒,始才停了手中活計,問詢二女,原是冬了昔日裏許願若汪老爺平安歸來虎口脫險定去佛前燒香還願雲雲,王朝佐笑道:“這幾日趕工不少,正想稍歇,這便同兩位賢妹遊覽臨清州寶刹風光。”
斯時正是大明萬曆年間,佛教已達空前發展之時期,須知聖祖皇帝朱元璋早年間曾在皇覺寺出家以求溫飽,建國之後更是不遺餘力大加提倡佛教佛法教化國眾,是以造寺塔者眾多。其後更是曆經數代皇權更替,皇族後裔興造寺塔之風尤盛。
相比開國初期,萬曆年間的佛法和寺廟有過之而無不及,今時今日的萬曆皇帝,亦是極為推崇佛教。萬曆十二年,曾請高僧無吾,九思兩位大師常入內廷講《涅盤經》,並拜為國師,又置報國寺,設大統一人,統十人,都維那三人令管理佛教。
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整個大明王朝上行下效,崇佛之風熾盛。兼之此時皇帝不理朝政隻會一昧斂財,宦官當權,朝政各種苛捐雜稅多如牛毛,不少地方已有農民不堪壓迫背井離鄉流離失所,普通百姓可借出家逃避徭役賦稅,是以剃度者絡繹不絕,僧侶人數亦是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