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世界那麽美,不如你好看

西門町的美麗傳說

一)

參加叔公的葬禮是我讀小學的時候。

叔公青年的時候隨國民黨軍隊撤退到台灣,隨後便是長達幾十年的兩岸隔絕,沒想到此次歸來竟是“落葉歸根”。

少時經常能收到叔公的家信,那時候,郵遞員騎著一輛破舊的鳳凰牌自行車,在村口的古井邊喊著我爸爸的名字,然後順帶著喊了句“來自台灣的信”。那時候我爸爸總擔心跟台灣扯上點兒關係會帶來麻煩,而未出嫁的小姑姑總是第一時間跑過去取信。

當時信一般都由小姑姑讀給全家聽,那時候阿公還在,每次讀信的時候,平時一臉嚴肅的阿公總是一臉憂愁,當時我什麽都不懂,甚至不明白叔公每次在信裏說著要回家,為什麽不早點兒回來呢?我也想見見他。

但是當時誰都知道這是比登天還難的事兒,除了我……

是爸媽去台灣接回叔公的骨灰的,因為叔公沒結婚,沒有子女。

可叔公為什麽不結婚?

長大後才從大人們零碎的話語裏找到些答案:由於地域、語言等因素,那個年代的人都是娶本地的閩南女子,而且都是在家、在長輩的主持下操辦婚事,在外結婚更是不為世俗所容,而且當年台灣多少有不嫁“外省人”的觀念,於是叔公想著回大陸再娶妻生子,哪知道一拖竟拖了幾十年,再加上長期生活在“籬笆內”,很難遇到其他女子,到最後真的就孤單一生。

可是問題真的那麽簡單嗎?

年少的我曾問過小姑姑。

小姑姑說:叔公年輕的時候是一個才子型的俊男,這一點可以從我們家這幾代的基因看出來。

對於小姑姑這種連我一起誇的“五穀豐登”式的誇獎,我隻能點讚。

隨後她又津津樂道地說:你叔公也算個不大不小的軍官,退伍後本來是有筆錢的,他卻選擇在台北西門町的一個破街道裏賣甜豆腐腦,這靠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