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艾返回招待所,郝濤衝朱警官擠擠眼睛:“這個孫艾,是不是有點兒太矯情,太麻煩。”
朱警官說:“我喜歡講原則的人。”
“是,這樣的人做朋友最可靠,”郝濤況,“不過,沒見過給警方提這麽過份要求的,咱們們居然還同意,也是天下奇聞。”
在兩天時間裏,郝濤準備了一份由上級部門簽字蓋章的“公證書“,注明由於保密需要,公證部門不能公開,但視同具有法律效力。朱警官和郝濤拿到這份文件後,仍然不免擔心孫艾會不會不認可。
孫艾將“公證書”看了一遍,歎了一口氣。
朱警官和郝濤關心這歎氣的含義。
孫艾說:“難為你們為我一個被拘捕的人,準備了這份東西,我不會再沒事找事了。我承認,我確實認識小野新平先生。”
孫艾說,要從頭說起。
郝濤在記錄時,覺得不像在做口供,像在記錄一個童話故事。
孫艾和羅迅從小認識了,青梅竹馬四個字包含的不僅是美好,還有種種痛楚和糾結。孫艾從小美麗聰明,學業優秀,得天獨厚,相比之下,羅迅卻是個略顯普通的男孩子,跟孫艾有明顯的差距。
但羅迅是一個自小就有理想的男孩,執著掘強,不斷追尋。被稱為校花的孫艾被他長久地打動了。在孫艾的鼓勵、幫助下,在羅迅的努力和堅持下,他取得了超出個人資質的成績,完成了名牌大學的學業,成為一名大學老師,像是登上了實現理想的台階。
但人的後天努力不能取得無止境的效果,美好的愛情和婚姻也不可能幫助一個人達到所有目標。走到這一步,羅迅靠努力所能達到的,似乎要到了盡頭。
人有理想是寶貴的,但如果人的天份和資質達不到實現理想的標準,則是一個痛苦的悲劇。那些宣揚“隻要夠努力就一定能成功”的勵誌雞湯其實是美好又虛假的童話,成功的人總是比努力的人少得多,是少數中的少數。愛迪生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大部分人就算付出了百分之兩百的汗水,也仍然成不了天才。愛迪生和愛因斯坦固然努力,但首先是老天給了他們天才的底子。如果所有努力的人都能當上愛因斯坦,那他就不是愛因斯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