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遠亮環顧四周,站前廣場風貌大變,跟記憶裏的二十多年不同,跟不久前的所見不同,幾幢高層酒店大樓環立,站外人車穿梭,完全不是那個清寥的車站,
車站對麵,“青城人民歡迎你”的廣告牌蹤影全無。
三人出站,上車,進入青城。按照約定,他們不叫出租車,專門乘坐公交車,公交車不是過去的樣子了,也不是上一次跟“溫文”乘坐的樣子,根本沒有紙質票券,也沒有售票員了。現在采用無人售票,車廂內外畫滿了廣告。車窗外,青城也不是過去的青城了,跟記憶裏的二十多年前不同,跟齊遠亮不久前的所見不同。
公交車通過一座鐵橋,向河對岸的育英中學駛去,曾有的跨河石橋已經無影無蹤。
無可懷疑,石橋早在九年前拆了,現在是兩座鐵橋連接著兩岸。
育英中學也跟過去不一樣了。
校門早已重新修葺,牌樓更高,校名牌匾字樣更大。此外,校門現在采用刷卡進出了,門口站兩個年輕的保安,站姿標準,接近於軍人。
齊遠亮下意識地在這個區域裏尋找火師傅,隨即想到不再有這個人了,不由地有些辛酸。
有人將他們接入校園。一幢赭紅的的教學樓矗立,寧亦超誇讚著教學樓設計,齊遠亮聽著,看著,不由皺起了眉頭。終於問道:“那些有院子的平房教室呢,我們三班,他們……他們五班,那些教室……”
“拆了”,不待校方接待的人回應,寧亦超代答道,“學校擴招,原來的平房教室不夠用,修新教學樓,還有其他教學和運動設施,都要占地呀。”
沒有了平房教室,沒有了院子,也就沒有了那兩棵榆錢樹,如果那樹木仍在,現在該有多高呢。
但溫文又在這裏了。
溫文在一路上話不多,隻是微笑,偶爾回應兩個男同學一句。此刻,她仍然是那種微笑,帶著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