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穆烈祖,弘此丕基。
永言配命,子孫保之。
百神既洽,萬國在茲。
是用孝享,神其恪思。
太廟之前,鍾鳴磬響。教坊九部中的雅樂部正在恭唱著這段郊廟歌辭。
這般場麵尋常可難見到。所謂“宮懸四麵,天子樂也”。這是郊廟歌辭中《享太廟樂章》的第一章《永和》。其下銜接《肅和》《雍和》《壽和》《舒和》……最後又歸結為《永和》。樂章之間又以大明、崇德、鈞天、大基諸舞雜錯其間,儀仗華麗,場麵浩大。
所謂“宮懸四麵”,是殿中每麵用石磬及編鍾各一架,架上安金銅仰陽,一塊塊銅飾擦得鋥亮,金燦燦的,還用鷺鷥孔雀羽毛作為裝飾。架兩麵垂下流蘇,都是彩翠絲紱製就。殿四角共安鼓四座:一名應鼓,二名腰鼓,三名警鼓,四名雷鼓,鼓麵上皆有彩畫。共動用樂器計有:簫、笙、塤、箎、琴、瑟、築、將竽等。每類樂工十二人。樂工皆頭戴平幘,身穿緋色大袖。此外,有登歌者十數人,舞者六十四人,雜錯庭中。另有協律郎兩人。那協律郎一在殿上一在殿下,手執翠竿,綠衣大袖,他們手中翠竿一倒,奏樂就開始了。
太廟本是皇帝專門用來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這祭祀之樂要求的也是清穆雍和,示天下以受於天命、垂拱而治的印象。
這裏本是皇室禁地,尋常人等到不了這個地方。如果不是肩胛帶著,卻奴也到不了這裏。
這時他們正隱身樹杪,遠遠地看著太廟之內諸般舞樂。如果不是肩胛酷愛此道,也不會不憚勞煩地專門趕來這裏看這雅樂部盡逞所能的大場麵。他雙眉微皺,神色間如有所得,卻似乎這樂舞又不為他真正所喜。卻奴也猜不出他的心意,隻是見到這般場麵,又有肩胛在側,他那久被壓抑的小孩兒脾氣也釋放了出來,吐了吐舌頭,想:怪不得師父宗令白一旦見黜,於教坊九部中備受排擠,到不了這種地方,就會變得那樣傷心如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