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邯城之傾

艾可

我們也不知道,那將是擁抱,還是吞噬

多年以後,不知多少次,艾可會想起2049年的那天,他那時五歲,被父親帶到邯城天文館。

天文館的“月”館大廳,月球被摧毀的立體場景在這裏循環上映。艾可清楚地記得這個場景的每個細節,這是因為他記性好。他能複述長達數萬字的史詩,能將圓周率背誦到小數點後數千位,而這並不是他的記憶力中最令人吃驚的部分。他最超常的記憶能力在於對圖形的記憶,他不用花太多的時間掃過平麵圖像,基本可以將它們依記憶描繪下來;他看過複雜的立體圖後,閉上眼睛,略加回憶,那立體圖就能在腦中構建起來。現在的他可以在頭腦中複建星球周邊一光年內的星空圖,這一直是他打發時間的好辦法。他小時候就經常聽到人們誇讚他記性太好了,是基因改造中最成功的典型,是走在進化前列的人,可他並不喜歡自己這個所謂的超常優點。他希望有些事情最好不記得,比如那個“月”的場景。

那天去天文館的路上,駕駛位上的父親不停地給他講月球,什麽質量、直徑、與行星的距離和探索史之類的。這是父親少有的和他相處的時間,他一直扭著頭,用認真的目光看著父親的側臉,母親說他側臉的輪廓和父親的一樣。其實父親講的這些知識他不僅耳熟能詳,而且,他知道的比父親還多,都是母親教的。她還說過在古人們的生活中,月球有著多重象征意義,比如親情、愛情,比如思念,它還有很多美麗的名字,比如嬋娟、玉蟾、素娥……

“遠心寄白月,華發回青春。”母親給他讀關於它的詩句,“你可以由此想象它是瓷白色的。”她這麽說。

在“月”館中央,艾可站在行星和月球立體場景中間。解說中說道,觀眾的觀察點是太空站。他先看向遠些的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