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門嶺怪談

臭魚講的第二個故事 山陰包子

雁門關外野人家,

不種桑榆不種麻;

百裏並無梨棗樹,

三春哪得杏桃花;

六月雨遇山頭雪,

狂風遍地起黃沙;

說於江南人不信,

早穿皮襖午穿紗。

這首詩,道的是塞外風物。本段說話裏提到的山陰縣,也處在雁門關外。且說清朝末年,天下大亂,白蓮教、太平天國、撚軍、洋鬼子、義和團,一撥接著一撥,走馬燈似的你方唱罷我登場,戰亂遍及全國。無數百姓為了躲避天災人禍,被迫拖家帶口,往那人煙稀少之處逃難。

那時由撚軍發動的農民起義戰爭,先後轉戰多省,持續數年之久,雖然最終以失敗告終,但也帶給了腐朽沒落的清王朝沉重打擊,加快了大清帝國走向末日的步伐。撚軍在民間俗稱撚子,鬧撚子鬧得最凶的時候,有大批難民湧入山陰縣避難。

難民們全是為了躲避官軍跟撚軍激戰,被逼無奈離開故土,這其中並不都是要飯的窮人,也有不少富戶,因為一旦被亂兵裹住,哪管你是什麽貧富愚閑。所以沒錢的要逃命,那些有錢人更不願意留下等死。

由於逃進山陰縣城的難民太多,周圍的村子也都住滿了人。平時這地方荒涼不毛,十天半月來不了半個外人,客棧飯館之類的生意很難做,如今卻連鄉下村舍也租賃給了外來戶。

當地村子裏有戶土地主,祖輩從外省移居至此,攢下些微薄的家產。老地主有三個兒子,老大三十出頭,已經有了老婆;老二生得蠻牛般憨胖,被村裏人呼作“包子”,二十來歲,慣會操刀,殺豬宰羊是把好手,他這歲數在鄉下也該娶媳婦了,隻因鬧撚匪,沒顧得上成家,一直耽擱至今;老三剛剛十歲,還是個不太懂事的頑童。

老地主平時省吃儉用,算盤打得精明,整個村子裏數他第一摳門兒。一瞧家裏的空房子都賃給了外來戶,尋思多租出去一間便能多收一份錢,又聽聞官府起了數省大兵剿撚,那撚子雖凶,恐怕也擋不住幾十萬官軍,等戰亂一過,哪還有這麽多人到鄉下租房子住?於是就吩咐三個兒子,把剩下的房子都騰出來,舉家搬到村外羊圈旁的土坯房裏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