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州的曆史長卷中,各種各樣的教派組織多如牛毛,但這其中的大多數都隻是長河中的一朵浪花,很快就消失不見了。真正經過千百年還能流傳下來的,不過寥寥幾個,天驅、天羅、辰月、長門就是其中名氣最大的幾個。
相比較而言,天驅、天羅和辰月都有著較為嚴密的組織形式,而長門卻極為鬆散。確切地說,長門修會隻是一個稱謂,並不代表一個特定的組織,沒有任何人曾經成為長門修會的總的領袖,沒有人擁有號令天下長門僧的權力。
但長門還是根據信仰的不同分為許多宗派。這是因為雖然長門的智慧都來自於最初的覺者所撰寫的《長門經》,但不同的人對於《長門經》也有著不同的解讀和闡釋,於是慢慢形成了各種支派。任何一個信仰了《長門經》的人,隻要願意跟隨著某位導師進行認真刻苦的修行,就可以被稱作長門僧,他們可以一直跟隨著導師修行,也可以在學有所成後選擇單獨修行。當他所屬的宗派有號召信徒為宗派出力的需求時,他可以自願參加,但不會受到強迫。
除此之外,也有很多信徒願意和其他長門僧一起修行,互相交流心得,於是慢慢形成了許多修士們集中修行的地方,被稱為僧院。
老流浪漢所留下來的木牌上寫著的“雲中僧院”,就是這樣的一個地方,那裏大多數的修士都屬於同一個支派,一個名叫“天藏宗”的支派。
“也就是說,這個老流浪漢其實是天藏宗的一員?”安星眠問。
“也未見得,並不是所有在雲中僧院修行的人都屬於天藏宗,隻是這種可能性比較大而已。”章浩歌說。
“天藏宗和我們天靈宗有什麽不同呢?”安星眠又問,“長門的宗派實在太多了,攪得人昏頭漲腦的。上一次法會的時候倒是有天藏宗的人參加,不過他們好像也沒怎麽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