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靖十七年八月,宛州青石城。
青石城是宛州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毗鄰楚唐平原,交通發達,周邊區域盛產口感粗糲卻抗鹽堿的黃黍——不適合人吃卻很適合作為飼料,這些條件加在一起,令青石成為了宛州乃至於整個九州最為重要的牲畜貿易市場。牲畜貿易給這座城市帶來了流動的金錢,同時也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尤其是衛生問題。比如說,你沒法教一頭騾子學會上廁所,因此青石城幾條用來運送牲畜的主幹道上,總是遍布著各種糞便,這非常容易引起流行疾病。對於青石城的居民來說,幾乎每年都得麵對不同種類的流行病,這已經成為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宏靖十七年夏天,一場霍亂襲擊了青石城。雖然當地人有著豐富的抗擊疾病的經驗,還是有不少人染病。霍亂是一種殺傷力很強的病症,中者腹中絞痛,腹瀉不止,頭痛發熱,重症者甚至會喪命。因此衙門雖然采取了各種應對措施,仍然難以阻止疾病的蔓延,幾乎每天都會有重症者死去。
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幾位遊曆到此的長門僧幫了大忙。他們寫下了幾服針對霍亂非常有效的藥方,在街頭巷尾教人們架起大鍋熬煮湯藥,並且號召城裏沒有生病的人都來擔當義工,要麽熬藥,要麽清潔城市衛生。一時間,青石全城幾乎每一條街的街頭都能看到熬藥的大鍋,濃濃的藥味壓過了牲畜的臭氣,也漸漸趕走了瘟疫,令青石城恢複了往日的生機。
“還是長門修士了不起啊!”人們誇讚說。
八月下旬的時候,包括情況最嚴重的城南在內,大部分地區的霍亂疫情都得到了控製,但在城北的荒郊裏,卻還有幾口大鍋在熬藥。城北是青石城較為荒僻的地方,這裏有不少廢棄的磚窯。青石曆史上曾經有過許多磚窯,後來隨著水質和土質的變化,青石出產的磚品質逐漸降低,磚窯也就漸漸廢棄了,成為了流浪漢們棲身的場所。這幾口大鍋,就是為這些無家可歸的流浪漢熬藥治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