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永徽迷局

第六章 莫道離別

接連三四日,樊寧都沒有現身,風影亦沒有回來,薛訥每日都去刑部點卯,隻為翻閱藍田縣衙送來刑部的調查卷宗。

很快,藍田縣衙的法曹從已燒成焦炭的廢墟裏清理出兩隻袖裏劍,經平日裏在秘閣局的生員辨認為樊寧所有,成了她縱火殺人的有力證據。有了物證,樊寧通緝令上的字樣便從“凶嫌”變作了“凶頑”,藍田縣衙下結論,稱樊寧施計先於守衛長上了藏寶閣二樓,盜取了《推 背 圖》,隨後守衛長上樓發現,兩人纏鬥,樊寧飛出袖劍,守衛長躲閃不及中劍,掙紮欲下樓呼救,半路因失血過多而喪命,樊寧縱火後跳窗逃離,至今下落不明,這也就能清楚解釋為何守衛長是在縱火前就已死亡。

薛訥聽了這推斷隻覺得好氣又好笑,若是全天下的刑官判吏都這樣自說自話,錯案冤案就永遠不會停止。可薛訥心中總有萬般不滿,亦知眼下不能逞一時言語之快,授人以柄,何況他素來不擅激辯,隻是起身離開了刑部,繼續探取關鍵證據。

思來想去,法門寺那六名僧眾總是讓他覺得如鯁在喉,若是他猜想的沒錯,這些與本案看似毫無瓜葛的僧人,很可能會成為他尋到突破的關節點。可他既聽了樊寧的供述,又在那日訊問了沈七,得出的結論竟是他們來別院時與離去時人數一個不差,這令薛訥感到震驚又惶惑。

得閑時,薛訥按照樊寧提供的線索去了興城閣,調查胡餅之事,此處的胡餅油是由盛產於西域的椒麻胡油調製,與長安別處酒肆均不同,樊寧聞到的所謂胡餅香,想來應當就是這椒麻胡油的味道,也難怪樊寧分辨得出。可除此外,並無任何證據指向他們與此案有關聯,薛訥自然也沒有為難這些庖丁,買了幾張胡餅便離開了此地。隨後他又去那守衛長家中吊唁一番,探問了他的遺孀與兒子,他們告訴薛訥守衛長近來一切如故,並無異常,也沒去過那興城閣。薛訥見他們孤兒寡母在京中別無依靠,心下堪憐,少不得又留下銀錢才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