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藏鋒

大案

譚彥喜歡開會,也討厭開會,這是個很矛盾的問題。他喜歡看郭局在台上表演,喜歡看他將自己撰寫的文字通過手勢、眼神、表情、音調等技巧,聲情並茂地輸送給聽眾,調動起他們的情緒。好的講話稿是有靈魂的,讀起來要有靈性,要像躍動在山間的溪水般輕盈,要像頭頂響雷般振聾發聵。但僅有好講稿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有演講的天才。而郭局就是這樣的天才,他總能將譚彥的講稿再提升一個層次。比如郭局在審稿的時候總會提醒譚彥,好的稿子不能光是書麵用語,那樣不易被聽眾接受,要大膽使用口語和俗語。比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講稿中出現一兩次可以,出現太多就書麵化了,所以要換個意思表達,比如“永遠不要忘了我們是誰,永遠不要忘了我們從警的初心”,這樣既能讓人感同身受,也通俗易懂。同時還要注意情緒的把控,除了先抑後揚這種傳統的方法之外,還要將整體講稿的段落安排得充滿意外,不按常規的邏輯和套路出牌,才能調動聽眾的情緒,不至於令他們困倦。所以在講話中,台下的中層幹部們大都是不敢睡覺的,因為郭局常會猝不及防地插入一個話題,或者點一個人起來問說得對不對。這樣一來,會場的紀律便更加井然有序。郭局在台上演講,幹部們在台下傾聽,就宛如一場完美的表演。但要說到譚彥討厭開會的原因,也是可以理解的。

每次開會,譚彥都對講稿的每一個詞語如數家珍,甚至能預知郭局的下一個動作和表情,連那些郭局隨機發揮的話題,實際上也都是他在講稿中提前標注的。但他卻依然要和其他幹部一樣,在台下認真聆聽並領會自己撰寫的講話精神。這樣的會一開就是一兩個小時,譚彥就像在看一場已經重播無數次的電影,心情可想而知。還有,譚彥知道,身旁那些正襟危坐煞有介事傾聽的聽眾們,其實大都不那麽專心。就算會場的氣氛再熱烈,聽眾們的情緒再到位,但他們的靈魂卻都不在場。這是一幫久經考驗的老炮兒,他們嚴肅地昂著頭在台下發著微信,鄭重地在筆記本上畫著花鳥魚蟲甚至烏龜王八。就算講稿寫得再好,郭局的表演再到位,整場講話也很少有人記錄。大家不過是裝個樣子而已。會議結束後,按照慣例市局會下發郭局的講話,各單位的負責人會將材料交給手下的內勤,將會議精神按部就班地上傳下達,然後統一思想,再準備趕赴下一個會議。這就是理想與現實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