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饕餮記(全3冊)

第四章 天地春

有這麽一座通向深山的石橋。

時至今日,在無夏附近,例如城西南的蒼梧山,或者城北的嵬嶷山中,還有著很多這樣的石橋,通常都架設在山澗之上,有時旁邊有著銀練飛濺的瀑布,橋下還有水潭,碧綠如玉,深不可測。石橋的兩側往往有著辟邪或者獅子形狀的石雕,年代久遠,俱已麵目模糊,脊背上爬滿青苔。沒錯,我們要說的故事,就發生在這樣的一座石橋上。

唐貞觀年間,一個姓梅的書生要到京城科舉,於夜間路過此橋。那晚月圓如鏡,他因走得乏了,在橋上坐下來休息,靠著欄杆,感歎道:“好圓的月亮。”

確實是如此。另一個聲音回應。

梅生愕然。月光澄澈,照得他身旁亮如白晝,視野中所見,不過是荒野樹林,碧潭中一注白水,草叢中蟲聲嗚咽,卻並不見那應話之人。這梅生素來膽大,不信鬼神,此刻竟然繼續感歎了下去:“如此望來,卻好似個椰絲糯米的糕餅。”

那聲音也言道:不錯,隻是陰影斑駁,恐怕是豆沙餡兒的。

梅生哈哈大笑起來。此刻他已經聽出,那聲音不是來自別處,而是從橋底傳來。

“實不相瞞,小生家傳的,便是這做豆沙餡兒椰絲糯米餅的手藝,沒曾想,在這荒郊野外,也能遇到知己!來來來,相逢有緣,兄台可願飲上一杯?”

他取下腰間的酒囊,朝橋下的潭中倒去。說來也奇怪,那酒水並沒有流入潭中,而是到了半空便消失了,梅生朝橋下望去,依舊是空無一物。隻是嘖嘖飲酒之聲不絕。

好香,好香的米酒!可有名號?

“是小生自家新下的糯米釀的。”

梅生就此跟那聲音攀談起來。兩人由酒及詩,由詩及畫,由畫又再聊回吃過的各種點心,越發有千裏會知己之感。酒囊裏的酒,更是毫不憐惜地倒入了水潭,到後來,那橋下的聲音也透出了三分醉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