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城東街巷口,七個孩子在踢著毽子。
最年長的孩子提議道:“我們來踢《繡金花》!再不踢,一會兒就要放爆竹啦!”
“不!我們七個人,要踢《七個小兵》,那個歌謠長一些!”
“對!那個有意思!”孩子們吵嚷道。
年長的孩子點點頭,他把毽子高高扔起,用腳一鉤,邊踢邊唱起來:
七個小兵,駐守宮廷。
無功無過,萬事太平。
忽有一日,太後召集。
爾等離京,尋找長青。
王爺長青,生在宮廷。
金銀為器,絲緞為衣。
半夜三更,忽然離去。
行至河畔,沒了蹤影。
七個小兵,臨危受命。
太後之令,務必奉行。
天色昏暗,河畔幽靜。
長青長青,何處去尋?
他踢了幾下,忽然傳給另一個孩子。那個孩子慌忙接過踢了起來,待踢得穩了,他也開始接唱:
七個小兵,出了汴京。
憂心忡忡,走個不停。
河水攔路,周無人跡。
若要向前,須乘舟行。
河畔草地,忽見漁民。
雙目失明,手中持鈴。
七個小兵,上前問詢。
盲眼漁民,如何行進?
漁民笑笑,低頭搖鈴。
叮叮叮叮,叮叮叮叮。
“什麽呀!”其中一個小孩喝止了他,毽子也掉了。接著指責另一個孩子道,“應該是‘叮’七下!你不會數數!”
孩子不滿道:“就是八下!”
“七下!”
“不要吵了!就是八下,多一下少一下又如何,科舉又不考!”最大的孩子撿起毽子,又踢了起來,接著唱:
漁民笑笑,低頭搖鈴。
叮叮叮叮,叮叮叮叮。
不做犧牲,不可前行。
不要銀兩,不要黃金。
六條性命,留下即行。
第一條命,丟在草地。
第二條命,丟在船裏。
第三條命,丟在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