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點的鍾聲已經敲響,但許晴公寓的客廳中依舊還是燈火通明。
這注定又是個不眠之夜,全因楊旭說了那句話——
“會不會是因為有人覺得如果你再繼續查下去的話也許就會查到什麽了,或者是其實你已經查到了什麽,但你自己卻沒有發現?”
楊旭的話宛如一語驚醒夢中人那般驚醒了顧正,讓他的思路重新回到了最初的原點——目的。
無論是怎樣的犯罪,凶手定然會有著其本身的目的。
而在一場精心策劃的罪案中,任何一處令人匪夷所思的發展都極有可能是被忽略的重要罪證。
顧正已經在沙發上坐了整整三個小時了,他正在竭盡全力地回憶著自己在陳帆被殺一案中所可能遺漏的細節。
這世界上有一種誤解,叫做“別人以為你知道了什麽。”
這種情形雖然並不會經常遇到,但顧正卻經曆過類似的案子。
那是在他剛當上刑警不久的時候,一名入室偷盜的慣犯因為戶籍警的例行盤問,以為自己犯罪的事實已經暴露,捅傷了民警之後脫路而逃,最後被自己親手抓獲。
當時,犯罪嫌疑人在被拘捕之後,同樣也對當時的情形產生了某種程度上的難以置信。
顧正對那個案子印象很深,因為受傷的民警在醫院整整躺了三個月後才終於康複,險些就因為這巧合般的誤會丟了性命。
但是……這種情況為什麽會在自己身上發生?
如果不是因為這件事的話,自己無論如何都不會對於內部產生懷疑。
換句話說,對於凶手而言,這同樣也是一種極為冒險的手段。
可事實上,自己從未發現過任何關於凶手的蛛絲馬跡,所以這種誤解究竟是在哪個環節產生的?
“顧老板,顧老板你沒事吧?”
顧正很少會露出這樣呆滯的申請,他木訥地搖了搖頭,輕聲說了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