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弗蘭肯斯坦

15

“這就是我摯愛的那家人的過去。我深受感動。我從這個故事所得到的社會生活觀點,學到敬仰他們的美德,並且鄙視人類的惡行。

“在那之前,我將犯罪視為遙不可及的邪惡,我麵前隻看得到仁慈與寬厚,我心中因此興起一股渴望,想在發揮展現出種種受人欽佩特質的忙碌場景中演上一角。但要說到我智性的進展,就不能遺漏同年八月初發生的事。

“一晚,我按照慣例前往附近的林子采集自己的食物,撿拾柴火給我的保護者。我在林地上發現一隻旅行用皮箱,裏麵裝著幾件衣服和幾本書。我熱切地將這個戰利品據為己有,帶回我的棚舍。幸好書是用我在農舍學過的語言所寫,其中有《失樂園》[1]、一冊普魯塔克的《希臘羅馬英豪列傳》[2],還有《少年維特的煩惱》[3]。得到這些寶藏,我欣喜若狂。我朋友忙著日常瑣事時,我就持續研讀這些書,以這些故事磨煉我的心智。

“這些書對我的影響實在難以用言語形容。我心中產生無數的新影像、新感受,有時令我狂喜,但通常讓我沮喪透頂。在《少年維特的煩惱》裏,除了簡單的感人故事外,還涵括了許多見解,讓我得以重新審視從前難以理解的問題,並且從中獲得源源不絕的驚奇與思考素材。書中敘述了家庭溫情與崇高的情操與感受,這當中呈現出發自內心的表現,符合我在保護者身上看到的情況與我心中永懷的渴望。但我想維特比我見過或想象中的人更崇高;他的人格沒有半點虛假,但卻沉淪極深。書中對於死亡與自殺的論述令我無比驚歎。我無意妄想探討故事中的價值,但我傾向讚同主人翁的見解,我為他的死而哭泣,但不明所以。

“然而,我在閱讀的過程中,將自己的感受和境況跟書中對照。我發覺我和書中的人、我傾聽對話的人既相似,卻又奇妙地不同。我同情他們,也多少能了解他們,但我的心智並不成熟;我無人能依賴,無親無故。‘我可能隨時消逝’[4],如果我從這世上消失,沒人會為我哀悼。我的相貌恐怖,身材巨大。這是什麽意思?我是誰?我是什麽?我自何處來?又要往何處去?這些問題反複出現在我腦中,但我無法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