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走了好一陣,仍餘香環繞。
“齊先生,你肯定不希望她是凶手。”劉凱輝意味深長地看了我一眼。
“不會是她。”
“噢?難道你很了解她?”他麵帶譏嘲。
“我現在不好下結論,不過我相信我的判斷。”
劉凱輝抿了口咖啡:“誰能把一個風姿綽約的女人和冷酷無情的凶手聯係起來?如果我年輕十歲,說不定已經被她迷得團團轉了,可惜啊,韶華易逝!”他仰頭望著天花板,“齊先生,我也不希望最後戴上手銬的是她,那樣未免太令人唏噓了。”
我心情沉重,不想討論這個話題,拿起筆記本:“咱分析下一個人吧,別老揪著人家不放。”
劉凱輝猜到了我的心思,順著話茬:“下一個——到王茜了?”
“對。”
“念吧,她是二號嫌疑人。”
“王茜:大學生,住304號房,原先住202號房。案發當晚與男友一同外出吃飯,中途由於肚子不適返回旅館,並再沒出來。她身上的疑點:沒有不在場證明、神情慌張。”
“你認為如果她要作案,會選擇如此愚蠢的方式嗎?以肚子不適為由,慌裏慌張地跑回來殺人,還碰巧讓你看見了——”劉凱輝挑了挑眉毛,“那還不如不出去。”
“我從未把她與謀殺案掛鉤,而是視她為整個案子的突破點。”
他向前探著身子:“何以見得?”
我將咖啡喝了大半:“我給你回顧一下那天的情形:你們走後我就上樓修電線了,大概八點半才修好,完了我下到一樓,正好看見她跑進來。過了兩分鍾,我聽到樓上傳來腳步聲——明顯像是要下來,然而卻在二樓與一樓的交匯處停住了,不知那人忽然想到了什麽,又走上去。我在想這個人到底是誰——”
“有三種可能:王茜、袁依夢和未知的人。”他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