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沈如鬆眼睛剛睜開就聽到帳篷布上“劈劈啪啪”的響動,他掀開簾門便是一陣陰風刮了進來,凍得他一個哆嗦,趕緊闔上,心說許排長真是個烏鴉嘴,真給說中了,今天下雨了!
別說下雨,下雪了也要繼續拉練。眾人頂風冒雨拆下帳篷,收起樁架,篷布也不用額外放進軍械箱裏,直接按預劃線解開,變成一塊塊底部240厘米、兩邊203厘米的三角形碎紋迷彩防水布,稍加整理就能穿到身上,變成雨衣。必要時還能加上樁架,弄平就成了擔架。
雨水敲打著沈如鬆套了遮光布的頭盔,“滴滴答答”地順著盔簷流下來,他憂慮地望著天空,一場雨當然沒什麽,他有點擔心這會不會是春雨的起始,真是這樣,那接下來一個月就沒幾天是晴天了。
在泥濘山道上行軍,想想都覺得煩。
下雨了也不好再用濕柴火生火。但使用固體燃料需要經過班長同意,沈如鬆不想早飯吃冷冰冰油膩膩的罐頭,午飯可以隨便吃點長力氣的粗糙飯食,不過早飯最好不要。
於是沈如鬆告訴士兵們啟開固體醇燃料包,加熱一個米飯罐頭,煮一壺熱水路上喝。
收拾完畢,隊伍拔營出發,那些忘了噴偽裝信息素到舊址的人統統挨了罵。現在下雨還好點,氣味很快就散了,若是在戰區廢墟,露營了敢不噴信息素?幾小時後就有盔鼠循著氣味過來,不知道什麽時候挖穿了腳邊,跌進去全生吞活剝!
早上七點剛過,雨勢隻大不小,全連開始登山,沿著蜿蜒山道慢慢向上。馬術嫻熟的騎兵班在前開路,一部分老兵牽著馬匹走在最後壓陣,保護著隊伍中間的技術兵和新兵。
沈如鬆叫鄧豐臨時代管,他抽出地圖,展開一角,俯在馬背上以鉛筆標記著當下位置。
他現在的位置大致在北緯40度30分至40分、東經108度10分左右。在千山山脈邊緣,向南走百來公裏就能到戰前著名的景區,琴湖。這座湖有個綽號叫做“小天池”,意思是它與龍山天池尤為類似,都是山巔之間的湖泊,宛如天空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