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民國記錄簿:陳年奇案

刺宋案

1913年3月22日,宋教仁遇刺身亡。即使他就任總理,中國當時的諸多問題

與危機也未必迎刃而解;然而這些問題與危機,或許會有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承擔;

議會民主、政黨輪替,或許會有機會在憲政框架內試驗、成熟。他的被刺,使這

一稍縱即逝的機會長久地喪失了,而此案至今也成了曆史疑案,一百年之後,疑

雲仍未散開。

意外發案,意外破案

上海地鐵3號線南行線路,自江楊北路開出,在四川北路公園附近與4號線漸行漸近,終於在寶山路站並為一線。車站南麵不遠處就是上海鐵路局。在1987年新的火車站建成以前,這裏曾是上海站的所在地。再往前追溯,1909年,上海滬寧鐵路站開始在此運營。

1913年3月20日夜,10點30分,一行人乘馬車抵達滬寧火車站。在議員接待室休息了10分鍾,他們起身走向檢票口。此時其中一人身後閃出一名身材矮小的黑衣男子,掏出手槍,開了一槍。中彈者先在旁邊的鐵椅上靠了下,然後振作精神奔向檢票口,呼喊:“我中槍了!”刺客見第一槍已經命中,即刻逃竄,中途遇人,又趴在地上開了兩槍後躍起逃逸。

中彈者是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當時正要乘火車北上。在他的主持下,國民黨此前已在國會選舉中大勝,獨得參眾兩院870席中的392席(指純粹國民黨籍者,因當時有不少議員身兼數黨)。雖然沒達到半數,但主要對手共和、統一、民主三黨總共也不過223席。當年在日本,一位陰陽家曾讚宋有30年太平宰輔之命,此時他似乎有極大機會以多數黨黨魁身份組閣,實現責任內閣、政黨內閣的夢想。槍響,夢碎。兩天後,這位原本前途無限的政治家,在滬寧鐵路醫院辭世。

黃興、陳其美、於右任以及宋的秘書劉白等人送了他最後一程。但還沒等他湖南的家屬趕到,遺體就被匆匆殮入了陳其美出資購買的楠木棺材。入殮前請照相師拍照。黃興主張衣冠齊整,以顯示他的光明正大;居正等則認為他遭逢慘禍,不能不留曆史紀念,於是又拍了張赤身露出傷痕的照片。刺宋案發生之後,臨時大總統袁世凱下令“重懸賞格、迅緝真凶,徹底根究”。國民黨則一麵自行偵查,一麵請滬上的各個警區、捕房提供幫助。詭異的是,兩三天後案子竟破了。犯下如此大案,兩名嫌犯竟都沒有離開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