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計劃,原是美國打算重返月球而製定的太空計劃,在觀測到希德後,返月計劃被無限期擱置,原班人馬全部被調到埃達克島,轉而攻關維克多·莫蘭提出的‘人類意誌’項目——大船項目。
人類意誌項目總投資六百億美元,旨在建造一艘能夠拯救部分人類的深空飛船,並將其命名為人類意誌號,隨著希德入侵,EDC成立後,世界資本陸續注入,使整個計劃坐擁有兩千億美元經費。
於是,第二艘更大的人類意誌飛船進入了研製序列,為了紀念曾經的星座計劃,它被命名為星座號。
雲引擎的問世,省掉了用無數火箭將飛船組件發射到太空的麻煩,為整個計劃節約了大量資金,這部分結餘資金被EDC用來研製起其他東西,整合到大船中,統一歸為人類意誌計劃服務,陸川船票上的‘意誌力’,不過是整個計劃的另一個稱呼。
由日本和阿爾科聯合研製的HWF項目,就是大船項目的一個重要分支,這是人類對人體冷凍技術真正意義上的應用,它可以將冷凍的人體解凍並複活。
然而在10月15日,HWF項目最後驗收的時候,親自向EDC高層做設備演示的兩位日本科學家卻以死亡來宣告了這個項目的失敗。
外麵發生的這一切,青嵩都通過電話告訴了在星座號DUMMY裏訓練了半個月的陸川。
盡管科學探索必然會出現失敗和犧牲,但陸川心裏很不是滋味。
星座號還有一個半月發射,EDC沒有時間繼續在HWF項目上下功夫,這意味著大船發射後,就算航程漫長而枯燥,乘員也隻能清醒的承受時間的流逝,陸川隻是在這DUMMY裏待了不到一個月就感覺自己要瘋掉了,如果航程是幾年甚至幾十年……陸川不敢想象。
除去時間的折磨,成員巨量的消耗也是個大問題,陸川不知道星座號的最終成員會有多少人,但是每個人光食物與飲水一年就要消耗一噸多,如果乘員的基數太多,航程足夠長,這會成為一個天文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