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末,我從網監支隊調入A部門,在“懸案清理”工作組擔當網上接洽。此組的性質介於職能和科研之間,之所以那麽奇怪,就不得不提一個人:周炳國。
周炳國,六十多歲,某大學犯罪學教授。學物理出身。七幾年開始在刑警大隊做勘查工作。當時本市出了個連環殺手,專挑下雨的星期五淩晨作案。周炳國出現場出得多,最後給出的建議是,三十歲左右,男性,單身,身高一米六八左右,體格健壯,國字臉,發際線靠後,作案時喜歡穿灰色的夾克衫,抽白沙煙……
刑警隊聽了很驚奇,現場也就一堆螺絲釘,你周炳國就能把凶手猜得那麽透徹?趕忙問他的依據是什麽,周炳國冒出來一句讓人哭笑不得的話來,“靠感覺。”
警察暈。
當然靠感覺也沒錯,下意識的警覺本來就是警察的職業天賦,見多識廣,整天神經緊繃,多少有點過人的第六感。但你要說,“我感覺是他”,“我感覺他在說謊”,“我感覺這其中有問題”這些都能讓人信服,周炳國的“感覺”,類似於“我感覺你老婆屁股上有個火癤子”,除非他見過,否則這就不像是破案,像是算命了。
在刑警隊裏,那些搞勘查的,類似於現在老百姓眼裏做IT的,屁股大,帶副眼鏡,除了編程和籃球,什麽都不懂,就算有個漂亮妞過去請教,他也能翻個白眼,來一句,“不要老是問這種stupid問題”,把你嗆到十萬八千裏之外去。
所以,大夥就沒把周炳國的“感覺”放在心上。
沒過幾天案子破了,凶手被抓,在審的時候,有個警察突然想起來當初周炳國的“感覺”,不對比不知道,一對比嚇一跳,周炳國當時列出來二十多條嫌疑人描述,居然有十九條是符合的,這就有點神奇了。
再去問周炳國,回答還是“靠感覺”,按照他自己的說法,當時是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