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明自己的思路是正確的,吳宏磊好不興奮。他驅車連夜趕往鬆縣,終於又一塊拚圖拚接上了。
當然這要感謝當地基層派出所的同事。世上無難事兒,就怕認真二字。據說那個叫聶本傑的年輕民警,已經跑完了所有化工企業,照理說於公於私都完成任務了。如果沒有他的堅持,沒有他不遺餘力的偵查,吳宏磊也許就和那條隱藏頗深的線索擦肩而過了。
老軍人認識劉文海。那是在十多年前,他替個老夥計頂班頭,去馬橋氮肥廠看了一個多月大門。劉文海正是當年氮肥廠宣傳科的宣傳幹事劉大頭。
馬橋是鬆縣下屬的鎮,離縣中心有點距離,加之馬橋氮肥廠,多年前就已經不在了,所有就成為了先期排查工作的盲點。
“那小子可是個人物啊。”老軍人描述著。以他多年偵察兵的經驗和意識,盡管兩人並不認識,可老軍人還是硬生生的憑借著旁人的傳聞,在潛意識把劉文海刻了下來。
緊接著,以此向外拓展,在更多知情人的拚湊下,劉文海真實的麵目被吳宏磊掌握。
劉文海,馬橋人。很小的時候,父親就意外死亡,留下他和母親生活。劉母是當地的農民,文化不高,也不知如何教育孩子,任由劉文海遊手好閑。
劉文海在小學到高中連讀的馬橋中學上的學。高二那年,劉母患病去世,沒了管束的劉文海更加肆意妄行。經常欺負敲詐比他小的同學,而且還和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來往。高二下學期,也就是他母親去世半年後,他因為打群架而被學校開除,終於淪落成了街頭的一個小混混。
據現在仍在馬橋生活的同齡人介紹,劉文海心狠手辣,打架的時候下手特別黑,雖然年紀小,但很快在道上嶄露頭角。他糾集了一幫十七八歲的小青年,敲詐勒索、欺行霸市、無惡不作。然而最著名還是他和馬橋曾經的老流氓“四紅”之間的群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