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圍觀的百姓恍然大悟,看向吳四維的目光當中,立刻湧起了幾分鄙夷。
眼下雖然已經是萬曆二十年,但倭寇逆江而上,殺人放火的情形,很多稍微上了年紀的人,還曆曆在目。年青的小商小販,雖然沒看到過大股倭寇打到家門口的場景,但在市井當中也經常聽說,有倭人於海上專門搶劫商船。得手之後,男人全部殺光,女人賣到倭國為妓的慘烈傳聞。所以,但凡有良心者,都不會替倭寇說話,更不會因為他眼下模樣淒慘,就給與任何同情。
“人被你捆著,當然你說他們是什麽,他們就是什麽!”吳四維被百姓們看得心裏直發虛,梗起脖子,大聲強辯,“即便他們真的是倭寇,也應該由官府來抓。你,你既不是地方官吏,又不是衛所將士,你有什麽資格出手?”
“我呸!”張維善狠狠朝對方啐了一口,大聲叱罵,“你說得好聽。老子去報告官府,老子去報告官府,倭寇會老老實實在船上等著?今夜老子如果放走了他們,日後誰能不保證他們不殺到你家門口。還有那滿船的弱女子,小廝,水手,艄公,他們的命就不是命?把他們放在倭寇身邊,哪個能活過明天早晨?”
“多謝張公子活命之恩!”女掌櫃小春姐極為聰明,立刻帶著手下的鶯鶯燕燕,在畫舫二樓大聲致謝。
“哄……”圍觀的百姓們放聲大笑,看向張維善的目光中,充滿了嘉許。看向吳四維的目光裏頭,則輕蔑之意更濃。
英雄救美,是評話裏最常見的橋段。接下來,就是美人以身相許,英雄拜將封侯。大明百姓心腸好,總希望好人能有好報。對於沽名釣譽,拿別人當槍使,不分是非胡亂噴糞的偽君子,則嗤之以鼻。
吳四維被笑得額頭冒汗,先迅速朝身後瞅了幾眼,然後又看了一眼倒在地上,生死不知的王應泰。把心一橫,繼續大聲咆哮,“姓張的,別以為花錢買通了幾個娼妓,你就能顛倒黑白。倭寇的帽子,你可以隨便往人身上扣。但腳下那些刀槍怎麽解釋?說你蓄養死士,你還覺得冤枉。尋常人家,是出門會帶著大刀長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