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劉備小時候與夥伴玩鬧時便立下大誌,要坐皇帝的專車。但是,由於生活所迫,卻不得不跟隨母親織席販履,日複一日。
等到十五歲這年,母親便讓他外出遊學。試想天下哪個做母親的,不是望子成龍,希望自己的兒女能夠出人頭地。說到此處,弢箭不由想起,小時候有一年家裏貼的對聯:養育之恩不圖報,望子成龍白費心。對聯或許不夠工整,但是,卻道出了中國父母對兒女的期盼。
書歸正傳,劉備外出遊學,拜當世大儒盧植為師。話說盧植此人,可了不得,不僅僅是大儒,而且文武雙全。盧植性格剛毅,師從太尉陳球、大儒馬融等,為鄭玄、管寧、華歆的同門師兄。曾先後擔任九江、廬江太守,平定蠻族叛亂。後來和馬日(mì )磾(dī)、蔡邕(蔡文姬的老爹)等一起在東觀校勘儒學經典書籍,並參與續寫《漢記》。高’潮部分來了,就是大家熟知的黃巾起義,當時,朝廷任盧植為北中郎將,率軍與張角交戰。盧植率領北軍五校的將士,前往冀州平定黃巾軍。當然,這都是後話,且按下不表。
且說劉備在跟隨盧植學習期間,和同家族的劉德然是同宗加同學,劉德然的父親劉元起看劉備家貧困,就全麵貫徹落實了扶貧工作,經常資助劉備,跟自家兒子的待遇一樣豐厚。德然的老媽就不願意了,這各有各的家,你天天幫助別人的兒子,這哪兒能行,啥意思?你又不姓王!德然老爸就開導老婆:“咱們家族中能出個人才不容易呀,我資助劉備為了啥,還不是為了以後等他出息了能拉咱家德然一把?”在古代,男人的地位是無法撼動的,一家之主一發話,德然媽哪裏還敢嘰嘰歪歪?
劉備在盧植門下,還結識了一位重量級的人物——遼西的公孫瓚,並且關係很鐵。公孫瓚比劉備大幾歲,劉備就認公孫瓚做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