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祜的奏疏很快得到了司馬炎的肯定,卻遭到了朝內其他大臣的反對,尤其是權臣賈充。
他為什麽這麽激烈反對攻吳呢?這個問題,我們在說賈充的時候再詳細說說。
當時支持羊祜伐吳的,隻有度支尚書杜預、中書令張華等少數人。
羊祜見朝廷不同意伐吳,感歎道:“天下不如意的事,常常十有七八,那也是沒辦法的事;可是,當斷不斷,天予不取,怎能不讓以後的有識之士引為遺憾!”
這一刻,我知道,羊祜的內心是無比悲涼的,因為,像羊祜這樣想要有所作為的人,最悲涼的事,莫過錯過了建功立業的大好機會。
運氣就是那麽奇怪,它不因你是好人,還是壞人,也不管你年老,還是年輕,它不來時,你拿它一點辦法也沒有;而它要來時,年紀輕輕的壞人,也運氣好得爆棚。
羊祜沒有這個運氣,但是,他知道怎麽做,那就是,盡人事,聽天命。他把該做的一切都做好,如果還不能滅吳的話,就留給繼任者去做了。
他感覺到自己沒有這個建功立業的運氣了,但是,他還是要再試一把。
鹹寧四年(公元278年)八月,羊祜染病,決定入朝,做最後一次努力。
司馬炎對羊祜非常重視,忙下詔命他可以抱病入見,並讓他乘坐輦車上殿,不必跪拜,備受優禮。
羊祜再次向司馬炎請求伐吳,他悲懣地說道:“吳國虐政已甚,可不戰而克!如果再不去攻打,孫皓這個暴君不幸死了,吳國更立一個明君的話,雖有百萬之眾,長江未可飛越,那不是留下無窮後患嗎?”說完,用期待的眼神看著司馬炎。
他是多麽渴望司馬炎的答應,他是多麽渴望揮劍縱橫沙場,他是多麽渴望建功立業,讓天下統一!
司馬炎看到羊祜這麽期待的眼神,終於大受感動,答應了羊祜的請求,讓他統領諸將征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