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導,雖然和王敦是堂兄弟,但倆人的性格截然不同。
前麵說王敦的時候,也順帶說了王導,可見王敦和他不是同一等次的人。
王導年輕的時候,史書就記載他“識量清遠”,說明他很年輕的時候,就氣度非凡了。
王導十四歲那一年,高士張公見了,驚奇地對王敦說:"這孩子容貌誌氣,將相之器啊。"
將相之器來說王導,確實很到位,起碼,王導從小就有宰相的氣度。
他出聲王家,這就注定他輕易能夠做到高官,所以,他年輕的時候就做到了秘書郎、太子舍人、尚書郎。
再之後晉元帝南渡,王導更是傾心推奉。
皇帝對他也是非常器重,感情非常好。
前麵已經說過,晉元帝在江南並沒有什麽地位,但在王導帶領遵從晉元帝後,皇帝的地位才直線提高。
不久,洛陽被劉聰攻破,京城傾覆,百姓們避亂江左的十有六七,一下子導致江南人口暴漲。
王導趕緊勸皇帝收攬賢人君子,與這些人才共事。
皇帝自然接受王導的意見。
中國的經濟重心,此時,逐漸轉移到了南方。
南方在王導的治理下,荊揚晏安,戶口殷實。
王導見南方經濟轉好,怕皇帝耽於享樂,便勸皇帝克己勵節,匡主寧邦。
司馬睿是個受苦過來的人,也知道自己做這個皇帝不易,當下聽從王導的話,並且對王導是越來越重視,史書的記載是“情好日隆,朝野傾心,號為仲父。”
王導的地位,已經達到了齊桓公對待管仲的地位一樣。
司馬睿覺得王導的地位還不夠高,要加他為輔國將軍。
王導忙上書推辭說:“功臣之最也,封不過亭侯。”
皇帝見他推辭,便下令表彰王導“德重勳高,孤所深倚,誠宜表彰殊禮。”雖然沒有他為輔國將軍,仍拜他為寧遠將軍,不久又加為振威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