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破案,我能看見案發現場

第3章 蘇夏的能力

“犯罪心理學畫像天才。”

這是對蘇夏的第一印象。

夜晚八點,L市公安部,刑警支隊處。

羅宏毅的麵前擺著一堆案件資料,但他卻毫無興趣,而是捧著另外一疊案卷資料看著有來有趣。

2014年,同樣是盛夏時光。

L市發生了幾起重大連環殺人案——很殘忍的手法,幾名女性死者無一例外都有嚴重外傷,致命傷均在頭部左側,隨後被拋屍在城市的角落處。

屍檢結果,除了外傷之外,體內均含有濃度不一的艾司唑侖。

這是一種國家二類精神管控藥品,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神經係統抑製,足夠致人昏迷。

案發均為第二現場,警方費盡千辛萬苦也沒能找到第一現場。

那幾乎是L市近些年以來,最為恐怖的都市傳說之一。

警方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驚動了省裏,給了最低的破案期限——若是破不了案,省裏會來專案組,接替L市的相關人手。

到那個時候,羅宏毅和彼時的刑偵隊長都會麵臨被撤換的風險。

而案件的轉機則是在第四起殺人案——一位四十七歲的中年女性,被人發現以相似手法殺死後拋屍在郊區的河邊。

案發後三天,一個男孩找到了羅宏毅,口述給出了精準的犯罪嫌疑人畫像。

外地人,三十五歲左右,短發,體型偏瘦,身高在170以下,獨居,孤僻,受過理工科類的高等教育(甚至有可能是研究生以上),慣用手為右手,極有可能還戴著一副眼鏡。家庭狀況為父母離異或單親家庭,從小隨母親生活且母親已死十年以上。工作狀況為工廠流水線工人,且常年兩班倒,調查範圍在L市郊區的工業園和臨近城中村之內重點排查。

這樣精準的犯罪畫像,著實讓羅宏毅吃了一驚。

他隨後半信半疑的讓警方按照男孩所說的範圍去排查嫌疑人。僅僅是三天的時間,警方就摸排出了幾個嫌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