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淘金

壹 喀喇爾古倫河穀(二)

安營紮寨的第一件事就是挖地窩子。說起地窩子,很多人都會想到生產建設兵團,那是他們當年艱苦創業的標誌之一。挖法很簡單,先在地上刨出個大概兩米深的坑,坑頂架上幾根木料,蓋上些蘆葦、樹枝,再鋪上塑料布撒點兒土,最後從坑邊挖出條斜坡延伸到地麵作為進出的通道,就算大功告成。如果長期住,還要裝門,抹泥漿,夯土牆,壘煙囪什麽的,不過我們在山裏待不到半年,所以弄得很粗糙,恐怕還沒內地給死人挖的墓穴講究。

在這流金淌銀的河邊,人的精神想不亢奮都不行,地窩子挖好後,根本沒人提休息的事,馬上開始了淘金的工作。甘肅老頭子說開工之前,還要斬雞頭燒黃紙焚香祭拜,可我們不信那一套,直接就操家夥幹上了。

金礦其實分為岩金和砂金兩種。岩金深藏在山體岩石中,勘探開采難度都很大,那是國營大礦廠的工作。而砂金礦實際上是岩金被風化侵蝕後,經過搬運衝積,在河**富集形成的,開采容易,我們淘金淘的就是砂金。

當時用的方法還很落後,都是成百上千年沿襲下來的老工藝,叫溜槽取金。所謂溜槽,大概就是一個寬半米、長三米的木頭槽子。溜槽架在河邊,一頭高一頭低,槽底鋪上氈子,上麵壓著樹枝做的木排,木排上每隔一段再釘上橫格。將含有金粒的沙土倒在溜槽上,用水去衝,砂漿從溜槽上通過,泥沙隨水流走,而金子因為比重大,會沉到木排的縫隙裏。具體幹起來,從挖到衝,基本上是四五人一組。分配給我的工作,就是穿著橡膠水褲站在河裏,一桶一桶地往溜槽上提水。

每衝十幾車砂土,就要起一次槽子,把留在氈子上的砂子小心清出來,再讓甘肅老爺子拿一個小船形狀的金鬥子繼續搖晃淘洗。大概就跟淘米似的,砂子越衝越少,最後隻剩下很小很小的一撮精砂,就是混著金粒和石子的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