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有去無回

十四

內部備忘錄

2042年5月12日

致火星基地知識庫

自火星一號基地(物流部)

關於火星基地持續供給的幾點注意事項:

先等需求明確後再發射的成本效率更高,僅靠猜測他們可能需要的東西會導致供大於求。到達火星的有效載荷成本平均每磅約為八萬美元。因此,一噸的供給物資將花費約一億六千萬美元。

進入標準轉移軌道的火箭平均需要二百六十天才能到達目的地,並且在特定的發射窗口條件以及火箭方程式中的變量影響下,整個航程所需的時間可能會有一定的減少或增加。目前,我們計劃分兩階段發射,最初的基地與基礎設施建設所需物品將會在2045年12月至2046年4月之間離開地球,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專用設備則會在2048年初離開地球。

在第二輪發射前,我們就會知道哪些物品未能到達火星。軌道攝影的數據將在2046年11月之前傳回,到時即可弄清貨物的所在位置,即便有關鍵物品未能成功到達火星,我們也仍有時間通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必要時,我們將自費重新發射補給物品。

他們有電了。那台熱電機現在就放在飛船外麵的沙地上,粗壯的電纜從中間蜿蜒而出,在電纜的長度範圍內,他們將其放在了離飛船最遠的位置。它看起來就像是一個矮胖的死亡天使,那對翅膀所輻射出的熱量是如此巨大,以至於上方的空氣全都閃著光亮。

德克蘭也在外麵,正在盡他所能將太陽能電池組的殘骸拚到一塊兒,它們本可以為他們提供更多的電力。太陽能接收板本身損毀最為嚴重,他們目前也沒有找到什麽很好的解決方法。唯一的辦法就是從地球重新發射一組新的太陽能電池板過來。

他們必須重新規劃目前的供電能力,至少也算個開始吧。他們的電力隻夠供應飛船上的一台水暖設備工作,雖然這裏很多設備的能耗都被設計得很低。飛船自帶一台發電機,雖然它的功率遠沒有這麽高,但如果把所有東西串聯到一起,它仍有可能發揮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