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有去無回

三十二

圖像分析

自火星一號基地(任務控製中心)

記錄日期:2048年11月11日

與上一個火星日的差異:

一、1號屍體仍在原地,但目前已被蓋住(降落傘衣?);

二、1號屍體(降落傘衣?)在2號物體(屍體?)旁;

三、2號物體(降落傘衣?)在3號物體(屍體?)旁;

四、探測車的充電導線已插入燃料電池中;

五、6號圓柱體艙的艙門原本為關閉狀態,現在為開啟狀態。

結論:“火星一號”基地中,肯定有某人(1號人物)仍在活躍狀態中,能夠進行艙外活動並執行任務。目前,我們看不到通信設備的外部有任何損壞,但並不排除出現了其他故障模式。重新與“火星一號”基地取得聯係仍是當務之急,但如果發生了“控製權喪失”的情況,我們應盡快討論應急預案。

一段時間過後,他猛地發現自己躺在地上,頭頂就是通信控製台的底部。他並不清楚剛才發生了什麽,明明剛才還坐在椅子上,現在卻背朝下倒在了地上。他暈倒了。

那些該死的機器人。

他這一輩子始終麵臨著被自動化機器代替而失業的威脅。所有人都受到了影響,首先是製造業,接著就是司機。瑪西就是當時最後一批大型貨車人工操作員之一。銀行、零售業紛紛解雇了人類雇員,雇用了機器。建築業則是人類還可以用雙手工作並獲得可觀工資的少數行業之一。

他們用自己的勞動甚至生命建造的這座基地,這裏本應該是由機器人建造的。

現在他之所以在火星上是因為機器人會失靈,沙子會跑進它們的連接處。它們距離地球太遠且不夠聰明。送一些廉價的、可消耗的人到這裏來代替那些昂貴而脆弱的機器人工作,這可要容易多了。

即便如此,這也不算最壞。芝諾還想讓基地看起來就像是由機器人搭建的,並且這裏隻會有一個人類監督員。殺死參與搭建的工作人員本就是計劃的一部分,他們本來就是注定要被犧牲的。芝諾拿到了錢,還在火星建立了據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則會擁有一座可以直接使用的基地。幸運的是,他們似乎對斯巴達項目完全不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