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明今日起得很早,7點不到就已經漱洗已畢,他坐在客廳的沙發上,望著窗外的天空出神。他似乎在思考著什麽。
門口傳來了輕輕的敲門聲,門是虛掩著的。陳子明說了一聲請進,兩位神采煥發的美麗姑娘出現在門前,那是李毅然和劉麗萍。
林玉榮的案子已經偵破完畢,兩名犯罪嫌疑人正在等待著正義的審判。劉麗萍的危險已經完全消除,前幾日她麵孔上的驚恐和惶惑亦已**然無存。此刻,她像是換了一個人,滿含笑容的麵孔猶如盛開的桃花一般,顯得活潑而嬌媚。從她那一對水汪汪的大眼睛裏流露出對子明老師無限的崇敬和感激。
告別了子明老師,劉麗萍遠去了。她將恢複到自己以前那種平淡但卻是值得珍惜的日常生活。望著她那嫋嫋婷婷的背影,陳子明不由得發出感歎。
倘若10月12日晚上,劉麗萍不曾碰巧看到林進才與吳逸萍抬著什麽東西;倘若10月13日晚上劉麗萍被那輛桑塔納車撞死;倘若10月14日在第一人民醫院的病房裏劉麗萍死於那位假護士之手;倘若劉麗萍發現她自己麵臨生命危險後,立即不聲不響地逃往外地;倘若自己不曾參與這一起案件的偵破;倘若自己即使參與了偵破但卻沒有想到罪犯可能移動地磚……。這許許多多的假設之中,如果有一項能夠成立,犯罪嫌疑人就有可能逃脫法網!現在想起這許多的可能性,陳子明不免有些兒後怕。如此說來,這次案件的偵破在某種程度上是建立在許多偶然性的基礎上的,這將是多麽的危險啊!作為一個完美的偵破程序,偵破工作理應是建立在邏輯的必然性上的,這樣才有安全感,才有保障。可是,這次的案件告訴陳子明,雖然案件最終被偵破了,但其成功卻是偶然的!這就意味著,現在的偵破邏輯尚存在某些盲點。對於本案而言,盲點又是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