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明:看我崇禎如何力挽狂瀾

第37章 共識(二)

孫承宗和五個副相到了中關村,見到了時空飛船,然後從飛船上下來的裝備變成了一個個的車間。看了一天,看到了生鐵變成槍的全過程,還打了十發子彈。著實興奮,第二天開會時,眾人忍不住興奮地在討論著。

崇禎晚了半個時辰才到,他是刻意為之,就是希望大家能夠熱烈討論。

孫承宗和徐光啟、溫體仁等五個副相見崇禎落座,都收起了談話,坐得正正的。一切都是那麽新鮮,新的開會方式,新的決策方式;中關村看到的一切也都是新的。

崇禎見大家不再說話,開始說道:“剛才朕看到各位愛卿熱烈討論在中關村的所見所聞,是不是很振奮?”

崇禎見大家都紛紛點頭,說道:“朕也非常振奮。在振奮之餘,朕想得是中關村裏麵的設備能夠在全國遍地開花,全國能夠大量生產優質的鋼鐵。諸位愛卿群策群力,想想辦法,怎麽能夠在全國推廣中關村的技術?”

徐光啟說道:“‘一年之計,莫如樹穀;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中關村裏麵的技術,隻有中關村裏麵的人員才知曉。當務之急,應該讓中關村裏麵的人員編寫相關書籍,我大明朝立即派人去學習。”

崇禎說道:“徐副相所言極是。士農工商,工和商一直受壓製。如今的選拔人才方式不能為工業化培養人才。工業化需要數學、物理、化學等方麵的人才,隻讀聖賢書可無法實現工業化。”

溫體仁和錢謙益一聽要改革人才選拔方式,反對意見油然而生。溫體仁說:”聖賢書不可不讀啊,那可是我華夏的血脈啊!”

錢謙益說道:“溫副相所言極是,科舉製近千年,為國家選拔了一批批的人才,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千萬不能隨便就改變了啊。“

徐光啟學貫中西,平常素與洋人打交道,說道:“大明朝火器的製造工藝不如洋人,火藥也不如洋人,就是火炮發射技術也不如洋人。與我華夏人重視讀聖賢書,不重視科學技術有莫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