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見眾人都看著自己,說道:“將500萬公頃的非稅田,納入收稅範圍;種兩季,北方小麥和玉米,南方兩季水稻;推廣使用高產種子,確實能夠解決老百姓吃飯問題,也能緩解國庫空虛的問題。但發展工業,需要大量的資金,稅收差不多隻能維持政府運轉。工業化需要大量的資金,這個錢從何而來,確實要諸位愛卿多想想辦法。”
談到錢後,眾人都進入了沉默狀態。崇禎問韋東臨:“韋主任,你說說你的想法。”
韋東臨說道:“溪流匯集成河,河流匯集成海。需要想辦法把民間的資金匯集起來,你出一兩銀子,我出十兩銀子,匯集在一起,將是非常龐大的資金。我大明有大量的白銀成為窖銀,變成了死錢。需要想辦法讓這些死錢成為活錢,流動起來。“
崇禎問道:“你說說看,怎麽讓死錢變成活錢,怎麽能把錢匯集起來?“
韋東臨說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死錢變活錢,能讓錢匯集在一起,還是一個利字。“
韋東臨見眾人聽得認真,接著說道:“利無非兩種,一種是利息;一種是股息和股份的差價。利息吧,諸位都知道,就是借出本錢,收回時除了本錢,還要多收一定比例的錢,這個多收的就是利息。
股息,就是多人共同出錢入夥做生意,賺錢了把利潤根據出錢多少分股息;出錢入夥時,根據出錢多少獲得相應數量的股份,出錢多,得的股份就多。股份可以買賣,賣價大於買價,這個價差也是得利。“
鄭芝龍聽韋東臨這麽一說,記起了先前跟洋人打交道接觸過這些事,說道:“我做海上貿易時,經常打交道的一家公司就是荷蘭東印度公司,這家公司就是韋主任所說的大家出錢入夥做生意。“
鄭芝龍接著說道:“海上貿易利潤高,但是風險也大。船毀人亡,將血本無歸;如果滿載而歸,則是大賺特賺。為了共擔風險,同時也共享利潤,股份公司就出現了。股份公司說白了,就是大家湊錢做生意,根據投入錢的多少獲得對應數量的股份,股份可交易,可買賣。賺了錢按股份的數量來分配利潤,當然虧損了也按照股份的數量來承擔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