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是瘋的!
這就是張良的第一印象。
秦國征伐嶺南這件事在他的預料之中,拋開國仇家恨,張良其實是支持這件事的。
所以哪怕他清楚秦國第三次征伐嶺南,對於他們來說是個好機會,但也沒在這事上打過主意。
可他沒有想到,眼前這個家夥不但在這件事上打主意,甚至還有一套完整的計劃。
六國覆滅以後殘留下了大量的貴族,這些人裏麵總能挑出一些人才,起碼比百越那些蠻夷強。
如果百越那邊的部族真能接受他們的指揮,再借助有利的地形,不說擊潰秦軍,拖住秦軍兩三年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隻要如何保證,這兩三年的時間裏攻破鹹陽?
“秦國可不是鐵板一塊,如今嬴政已經年邁,可麾下的兒子沒有一個成器的。”
“矮個裏拔高個,能拿的上台麵的隻有長公子扶蘇,還有第十八子胡亥。”
“長公子素有仁名,但與儒家走得太近,這絕對不是嬴政願意看到的。”
“所以胡亥才有了機會,師從趙高學習法家學說,但本身卻是個誌大才疏的廢物,這些年裏胡亥幹的每件事,背後幾乎都有趙高的影子。”
“這同樣也是嬴政不想看到的。”
“一國之君不該有婦人之仁,更不該被權臣把控。”
“所以,即便是嬴政在冊立繼承人這件事上也是舉棋不定,那麽必然會導致朝堂混亂。”
“一朝天子一朝臣,嬴政死後,他的重臣可不一定還是先帝的重臣。”
“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利,為了爬到更高的位置,大大小小的官吏們就得開始站隊了。”
“拋開其他那些公子的母族、好友組成的小派係,如今秦國朝堂上起碼就有兩個主要派係,分別支持扶蘇的儒家弟子和蒙家,支持胡亥的法家弟子和趙高。”
“若嬴政崩,這雙方一定會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