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王承恩對於心中對於李念恩的評價,幾乎可以說是已經達到了最高的‘傑出’水平了。
在他看來,李念恩年紀不過十六歲。
卻已經能精準的把握住崇禎皇帝目前最苦惱的事情,盡心盡力去給崇禎皇帝擴大財源。
這是連多少呆在崇禎身邊的人都辦不到的。
就比如他王承恩,雖然同樣知道崇禎每天都在為了大明的財政發愁。
但事實上,他卻是從來沒有想出來過任何有用的法子。
而遠在千裏之外的李念恩,卻不僅是想到了,更是實實在在的已經在準備實施了。
這讓王承恩覺得,光是憑著李念恩的這份眼力,他在崇禎皇帝麵前就定然能出頭。
更別說,這李念恩不僅大的格局能把握的住。
細微之處也是絲毫不馬虎。
就連自己居住的館舍後廚之事,都要親自過問一遍,足可見李念恩的細心。
要知道,王承恩現在居住的這間館舍。
可是實打實的歸知府衙門管理的。
但代理知府衙門事務的劉驥,卻是絲毫都沒考慮到館舍這方麵可能會出現問題。
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李念恩雖然還不知道王承恩如今對他的評價如此之高。
但就算知道了,其實他也不會在意。
他如今是已經兩世為人了。
有著前一世在社會上摸爬滾打的經驗。
怎麽都能在大明這個封建社會裏吃的開的。
李念恩回到自己府上時,已經是臨近天黑了。
簡單的吃了一頓晚飯後。
李念恩卻一反常態的沒有去後院休息。
而是經過一番簡單的喬裝打扮後。
騎著馬離開了府邸。
在漆黑的夜色下,李念恩來到了錦衣衛的百戶所。
早已等候在後門處的方澤,親自過來將李念恩迎接下馬後。
帶著李念恩走進了後院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