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這麽多人!”
負責望哨的士兵急匆匆的跑來匯報,江麵上出現大量水師戰船。
楊承應跑來一看。
好家夥!大小戰船至少上百艘,而且朝著旅順港開來。
擺明了就是衝著他們來的。
站在一旁的寧完我,眉頭一皺:“來者不善啊。”
羅三傑急了:“楊老弟,你快想想辦法呀。咱們惹了那麽多京城的達官顯貴,人家不會和我們善罷甘休。”
“慌什麽!越是這個時候,越是需要鎮定。”
楊承應在讓羅三傑閉嘴,開始思索對策。
這麽大規模的水師,隻有一種可能,都來自登萊。
根據曆史記載,熊廷弼為了完成以守為攻的戰略,上奏朝廷組建了登萊水師,以名臣陶朗先為首任登萊巡撫。
陶朗先是一個很正直、能幹的大臣,連死因都是因為受不了奸臣陷害,絕食而死。
這樣的人不會輕易和京城的達官顯貴同流合汙,此來應該還有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想到這裏,楊承應道:“讓士兵全都回營,沒有我的命令不許現身。咱們三個去見他們。”
“啊,”羅三傑有些害怕,“就咱們三個人去見他們?萬一他們突然發難怎麽辦?”
“涼拌!”楊承應眉毛一挑:“他們想偷偷動手,不會弄出這麽大的陣勢。
咱們先和他們會一會,不能哭了半天還不知道是誰的葬禮。”
說完,楊承應走下瞭望塔。
羅三傑和寧完我跟著。
到了碼頭,羅三傑站在最前列,楊承應和寧完我在後麵。
等了一小會兒,一艘旗艦停靠在碼頭。
木製的長踏板放下,數十名明軍士兵率先下船,分開站在道路兩邊。
緊接著,象征著身份和彰顯威儀的傘蓋,代表高大上的座椅被搬下船,放在楊承應等人站著的對麵。
不久,一個身材魁梧、年齡大約四五十歲的中年將領下船,身著全副盔甲坐在椅子上。